大家好,我是郎景和,是协和医院的一名妇产科大夫。每年春节前,我都会收到一张贺年卡,30多年从未间断。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卡片,而是病人的一张平安喜报。
寄卡的病人当年只有9岁,念小学二年级,很聪明很讨人喜欢。但不幸的是,她患上了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瘤子不小,是恶性的。按照当时常规的做法是要切除子宫和双侧卵巢,可她才9岁!如果切除子宫,她这辈子都做不了妈妈了。
我也参与到她生命里的每一个阶段,每年年末,她都会向我报平安。一开始贺卡上还是稚嫩的铅笔字,“郎大夫,我不休学啦!”后面是越来越工整的毛笔字,“我考上初中啦!”“我成了文科状元!”“我结婚啦!”“我当妈妈啦!生了个女儿。”当时我们已经在进行卵巢癌的研究,也做过一些只切除患瘤卵巢的手术,但这项技术还不够成熟,以后复发的风险也很高。我把做手术的风险和利弊一一向家属说明。他们同意了我的治疗方案,手术和化疗的实施都很顺利,我还和病人约定:以后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医院复查,刚开始她每月都得来,到后来是2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孩子长大了,瘤子没有再复发。
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交流是交心,医生要替病人着想,为她长远的幸福考虑。“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这是我从恩师林巧稚大夫身上学到的。
林大夫经常跟我们说:“有时你开了刀,救了她的命,但她并不快活,她得到了生命,却失掉了幸福。医生不能只为治病而治病,我们要为人民的健康和幸福而工作。林大夫曾经遇到过一位病人,结婚6年后终于怀上了孩子,然而在怀孕3个月的时候,却发生子宫出血,被诊断为宫颈癌。如果按照一般的处理办法,不仅孩子保不住,还要立即切除子宫。病人转到林大夫那里,她却没有急着手术,而是经过反复检查诊断,发现病人身上的肿物和一般的恶性病变不一样,倒像是怀孕中良性肿瘤的一种特殊变化。林大夫知道这个孩子来得有多不容易,也知道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永远无法做母亲有多痛,最终决定采取保守治疗,将这次妊娠继续下去。她要求病人每周都过来会诊,一旦发现流血,即使深夜也要过来找她。经过6个月的悉心诊治,孕妇平安,胎儿成熟,林大夫为病人做了剖腹手术。而随着婴儿的出生,那个宫颈肿块也慢慢消失了。病人一家特别感激林大夫,给孩子取名“念林”。
跟着林大夫查房久了后发现,她在病人中有一种神奇的魅力。比如,手术前的病人很焦虑、压力很大,林大夫来了,她检查了病情,安慰几句,病人就放下了心理包袱。产妇在待产室折腾不已,林大夫来了,她摸摸胎位,听听胎心,为病人擦擦汗,拉拉手,产妇就平静了下来,产程居然也加快了;遇到疑难重病人,连比较有经验的医生也难决断,林大夫来了,她的几句话就使人顿开茅塞……
她对病人关怀备至,病人对她真诚信任,这就是这股吸引力的来源。一个有温度的临床医生永远要走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离床医生”不是好医生。作为医生,我们不能保证治疗好每一位病人,但要保证好好治疗每一个病——这是我行医的准则。
有一名广州的病人,24岁刚参加工作,就确诊了子宫腺肌症。在找我之前,她跑了好多家医院,所有人都建议她切除子宫。但她不同意,她强烈要求保留子宫。第一次做完手术,我剔除了20多个大小不等的肌瘤,保留了子宫。3 年后,她结婚怀孕,临近预产期时又来找我,我又给她做了剖腹产,同时还找出几个肌瘤。最后一次复发,因为出血过多,她偏瘫了。她见到我,笑着说:“郎大夫,你再帮我一下吧。我现在真的流血太多了,这次我不要子宫了。”
切除子宫只需要20分钟,但剥除肌瘤往往一两个小时都下不了台,累得满头大汗,没过多久,它还会长出来。但我依然选择为很多病人保留子宫,捍卫她们做妈妈的权利。我愿意陪着她们跟这个疾病打时间差,等生完孩子再切除子宫,根治这个病。
从业58年,我从没被病人投诉过,也从未与病人红过脸。我们科室的很多医生也会像林大夫一样,在给妇科病人做检查时,当着病人的面,亲自为她铺好垫子;在给病人听胎心、查体时,先把手搓热、再把听诊器焐热。在我们的科室里依然遵守着一些老规矩:不允许对病人说“你的病很晚了”“你没救了”。不管看到既往病史里有多么明显的治疗错误,也不允许对病人说“你被耽误了”“你怎么不早来”。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想办法为病人解决问题,从医学角度帮她分析,从现在开始怎么帮助到她。
我今年84岁,但我仍然每天7:10出门,走路十多分钟到达北京协和医院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也只出普通门诊,对待病人一视同仁。我的病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老病人,有的已认识30年。他们每次见我第一句话都是:“郎大夫,又见到你,我心里就有底了,这一年我都会过得很踏实。”每当听到这话,我都会说:“别担心!郎大夫在看着呢,有变化我会告诉你。”这就是我做大夫的责任与担当。在妇产科的病房里,我们需要一遍一遍地跟患者普及:子宫是一个生殖器官,不是生命器官。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没有子宫肯定是不能生孩子的。疾病的结局和女性的最终结局,往往是两回事。而作为妇产科医生,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为她们的长远幸福考虑,为她们带来救治、温暖和希望!
作者: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