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及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它不仅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对出生缺陷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在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至6%。防治出生缺陷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幼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为“预防出生缺陷,守护生命起点健康”。下面,我们同大家聊一聊关于出生缺陷的这些事。
重视危害 了解原因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智力障碍)等。这些缺陷在临床表现上多种多样,有的可能在出生时即被发现,有的则可能在随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
出生缺陷中有些异常是肉眼可见的,而有些异常则必须通过某些特殊检查才能确诊。轻微的缺陷可能对身体的影响不大,而严重的出生缺陷则可引起胎儿或婴儿死亡、寿命缩短或导致儿童长期患病,甚至终身残疾。
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在内的遗传因素可直接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形成出生缺陷。例如,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就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典型出生缺陷。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畸因素。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射线、噪声、高温低温、化学污染、食物污染等。这些环境因素可单独或联合作用,对胚胎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
其他因素: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母体在孕期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也可能对出生缺陷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例如,孕期感染、药物使用不当、营养不良、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都可能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
科学认识 理性对待
出生缺陷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夫妻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先天性畸形者、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性畸形儿的父母、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分娩时年龄超过35岁的孕产妇、长期接触高危环境因素的育龄男女等。
育龄妇女、孕妇及其家人,应树立正确对待出生缺陷的健康观念。由于医学的局限性,出生缺陷在孕期不能完全检出,针对某些非致死性且可干预的出生缺陷,可以在出生后进行内、外科治疗,而不应盲目终止妊娠。已经确诊或有出生缺陷儿的家庭,应理性对待出生缺陷,积极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三道防线 健康“起点”
针对出生缺陷的防控,通常采用三级预防策略:积极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与诊断、住院分娩和儿童保健等医疗保健服务。
一级预防:做好婚前、孕前和孕期的健康保健及优生咨询指导,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二级预防:通过产前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早发现、早诊断出生缺陷儿,并予以及时干预。
三级预防:出生后及时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与治疗,至少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性听力障碍筛查。对出生缺陷儿进行及时矫治和康复,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避免或降低伤残,改善预后。
预防为先 防治并进
提高公众对出生缺陷的认知,是预防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增强育龄夫妇的风险意识和预防能力,是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包括宣传科学备孕、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不良环境因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等。
基本预防:避免近亲结婚,有疾病家族史者应主动进行遗传咨询;倡导平衡膳食与均衡营养,保持体重指数在适当范围,合理补充叶酸、钙剂、铁剂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避免接触生活及职业环境中污染、高温、辐射、病毒等有毒、有害因素;改善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避免二手烟环境;保持心理健康,积极寻求家庭和朋友等社会支持;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适度适量开展运动锻炼;保持规律作息等。
孕前预防: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划妊娠、科学备孕,避免低龄和高龄生育;孕前接种风疹、乙肝、流感等疫苗,管理宠物,及时对已感染微生物及传染性疾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控制孕前基础疾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孕期预防:及时建档立卡,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做好早孕期保健,及早识别、监测和管理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接受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增补小剂量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发生;孕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持体重适度增长;孕中期应接受超声产前筛查,及时发现严重胎儿结构畸形;首次产前检查时应当接受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免费筛查。
育儿防治:新生儿出生后应当及时接受相关疾病筛查;0-6岁儿童应当定期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儿童应当及时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
答疑解惑 健康孕育
问题一:孕妇体内缺乏叶酸怎么办?
孕妇体内叶酸缺乏是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可导致眼、口唇、腭、胃肠道、主动脉、肾、骨骼等器官的畸形率增加。此外还发现,孕妇缺乏叶酸与胎盘早剥、自发性流产、先兆子痫、胎儿发育不良和低出生体重等疾病有关。严重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还可引起大细胞性贫血,影响母婴健康。
无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议从可能怀孕或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每日增补叶酸0.4毫克或0.8毫克,直至妊娠满3个月。
有下列情况时,建议从可能怀孕或孕前至少1个月开始,每日增补叶酸4毫克,直至妊娠满3个月:有神经管缺陷生育史的妇女;夫妻一方患神经管缺陷或男方既往有神经管缺陷生育史的妇女。
有下列情况时,建议从可能怀孕或孕前至少1个月开始,每日增补叶酸0.8-1毫克,直至妊娠满3个月:患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肢体缺陷、泌尿系统缺陷,或有上述缺陷家族史,或一、二级直系亲属中有神经管缺陷生育史的妇女;患糖尿病、肥胖或癫痫的妇女;正在服用增加胎儿神经管缺陷风险药物的妇女;胃肠道吸收不良性疾病妇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妇女每日增补至少5mg叶酸,直至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至正常后再考虑受孕,且持续每日增补5mg,直至妊娠满3个月。
问题二:孕妇缺碘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死胎、畸形发生率增加;由于孕妇缺碘导致胎儿因缺碘合成甲状腺素不足,使大脑发育受到影响,即使再补充碘,脑损伤也不可逆转,可表现为面容丑陋、智力低下、神经功能及语言障碍、听力障碍、体形矮小等。孕期碘的摄入量推荐230ug/d,比非孕期增加近1倍,食用碘盐中仅可获得推荐量的50%左右,建议孕妇吃富含碘的海产食品,以满足孕期对碘的需要。
问题三:为什么孕期感染风疹是危险的?
风疹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极常见的疾病,甚至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但如果孕妇患风疹特别是怀孕早期发病,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畸形的可能性极大。
问题四:孕期如何预防弓形虫病?
不与猫密切接触;食用羊肉、猪肉、蛋、奶制品时,应煮熟或加热后食用;整理花园、清理猫窝时应戴手套;清洗蔬菜、水果,接触猫、泥土、生肉后应洗手,不要用污染的手摸眼睛、鼻子和嘴;准备怀孕或已怀孕的家中不要养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