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创伤是我国城市居民第四位死亡原因,是农村人口第五位死亡原因。当发生严重创伤时,即刻死亡约占50%(数秒至数分钟之内)、早期死亡约占30%(2至3小时之内)、后期死亡约占20%(伤后数周之内)。创伤早期的急救自救,可有效控制伤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常见创伤的急救自救处置方法及常见问题。
了解病因 迅速就医
创伤极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压痛、出血,骨折脱位时有畸形及功能障碍,更为严重者可有致命的大出血、休克、窒息及昏迷。需要迅速送到医院治疗,以挽救伤员的生命,防止损伤加重并减轻痛苦。
创伤主要由以下几种因素导致:
机械因素:车祸、刀伤、撞击伤等;
化学因素:酸、碱、有毒有害气体等;
物理因素:烧烫伤、电击伤、冻伤、射线损伤等;
生物因素:蛇咬伤、犬咬伤、蜂蜇伤等。
开放伤口 止血优先
止血是处置开放伤口的第一步。简单实用的方法是用纱布、绷带包扎止血;如果没有纱布、绷带,可以用干净的布(如毛巾)和布条代替。切记不要用绳索捆扎肢体、卫生纸压迫止血、伤口撒上各种药物止血,这些方法均不能有效止血,还可能引起伤口感染,为医院处理伤口增加困难。表面伤口和擦伤,不需要清创缝合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用净水冲洗、碘伏消毒后,用创可贴或干净的纱布、手绢包扎伤口。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所致。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且伴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既往未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全程接种为至少注射过3剂破伤风类抗毒素疫苗)的患者和接种史不明确的患者,如果出现不洁伤口或污染伤口,应首选肌注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其次选择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抗毒素。因为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保护时间为28天,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抗毒素保护时间一般只有10天。
包扎处理 因人而异
肿胀:受伤部位没有骨折,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前24小时内冰敷,10-15分钟/两次,切忌直接接触皮肤和时间过长;患肢抬高;前3天避免负重或持重,3日后可部分负重或持重,以不产生疼痛、疲劳感为原则。
骨折:采取固定原则,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通过夹板固定,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如果没有夹板,下肢骨折可同健侧肢体一起固定,或就地取材,用木棍固定);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开放性骨折现场不要冲洗、不要涂药,应该先止血包扎再固定;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同时迅速送到医院救治。
关节脱位与扭伤:不要随意搬动或揉受伤的部位,以免加重损伤;用毛巾浸冷水或冰袋冷敷肿胀处30分钟左右;按骨折固定的方法固定伤处;在可能的情况下垫高伤肢,有利于缓解肿胀;每隔10分钟检查一次伤肢远端血液循环,若循环不好应及时调整包扎;尽快送伤员到医院检查治疗,必要时呼叫救护车;禁食水,以免影响手术麻醉。
化学损伤 不可忽视
眼睛化学伤:化学品进入眼睛会造成化学烧伤或损伤。不同种类的化学品均可造成眼损伤,如清洁用品、漂白剂、染发剂等。一些化学品只导致轻度或短期症状,有些化学品则可导致严重损伤,如角膜瘢痕或视力丧失。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化学品的类型、化学品在眼中存留的时间、化学品在眼中扩散的程度,症状可包括视物不清、眼睛疼痛、无法睁眼、眼白发红、看强光时眼睛不适。
发生眼睛化学伤后,应立即用水冲洗眼睛,将眼睛置于水龙头或淋浴喷头下方,使用凉水试着冲洗15-30分钟。如果佩戴了隐形眼镜,先不要将其取出。如化学品只进入了一侧眼睛,应紧闭另一侧眼睛以防化学品流入,切勿摩擦或按压眼睛。在冲洗完眼睛后,如果还有疼痛或发红等症状则应立即就诊。
在使用有害的化学品时,可以佩戴安全眼镜或护目镜,并将清洁用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使用完可能损害眼睛的化学品后要洗手。
体表化学烧伤:化学烧伤需要立即处理,因为组织受损程度既取决于毒物效能和浓度,也取决于接触时长。酸类包括氢氟酸、苯酚(石炭酸)及其衍生物、白磷等;碱类包括无水氨、水泥烧伤、汽车安全气囊烧伤,以及焦油、沥青等。处理方法是将患者带离暴露现场,除去所有衣物和饰品,使用干刷或毛巾等合适的工具刷除所有干化学品,并使用大量水冲洗。解毒剂对化学烧伤一般没有太大作用,但氢氟酸例外。针对皮肤,应使用大量适温水进行低压冲洗,如使用淋浴器或软管,直至所有暴露组织的pH值呈中性。
一些化学品可与水产生危害性放热反应或释放有害副产物,暴露后不能立即水冲洗,包括干石灰、苯酚、金属(如钾单质、钠单质)等,需要特定去污处理。初步处理完成后,需立即送到医院救治。
烫伤烧伤 分级应对
烫伤烧伤在物理损伤中较为常见。
轻度烫伤烧伤者:首先去除所有衣物(若衣物与烧伤区域粘连,请前往医院处置)、首饰(如戒指)和非粘附性碎屑后,烧伤创面可用常温或冷自来水冲洗降温,以减轻疼痛和限制组织损伤,也可用湿纱布或毛巾覆盖创面,这样可在不浸渍创面的情况下减轻疼痛。避免直接使用冰块或冰水冷却创面,以免加剧疼痛和组织损伤。
中重度烫伤烧伤者:去除热的和烧坏的衣物及碎片,用冷水或盐水浸湿的纱布冷却烧伤区域。在烧伤面积>70%全身体表面积的患者中,2/3患者存在吸入性损伤,需密切关注气道、呼吸及循环情况,并立即送入医院治疗。
口腔烧伤:吞咽很烫的液体或固体、吸入热蒸气或液体或口含易燃、腐蚀性物体都可能导致口腔烧伤。应用水冷却,监测有无呼吸道损伤表现。唇部和口角部位轻度烧伤者,可局部涂敷抗生素软膏,并不时涂抹凡士林以防嘴唇干燥。
生物损伤 警惕风险
蜜蜂蜇伤:如果被蜜蜂蜇伤,应迅速拔出其留在皮肤中的刺,有助于减少注入体内的毒液量。几分钟内出现红肿和疼痛,几小时内消退,有时肿胀持续1至2日,无并发症的局部反应可冷敷处理。红肿进一步加重者或全身过敏反应者,须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动物咬伤:被狗和猫咬伤比较常见。由于猫和狗可能携带狂犬病,由此引起并发症如皮肤感染、狂犬病等。一些咬伤可能很严重,导致受伤和永久性残疾。
动物咬伤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通常建议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有高危伤口(如深穿刺伤、涉及骨骼或关节的伤口)的人感染及有其他健康问题(如免疫系统减弱或糖尿病)的人,降低严重感染风险。手部的咬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因为皮肤表面离骨骼和关节非常近。当手被咬伤且伤口较深时,细菌可能会进入骨骼周围的组织或关节,导致骨髓炎(骨骼感染)或化脓性关节炎(关节感染)。
被动物咬伤后,需用肥皂和大量水快速彻底清洁伤口15至20分钟,再用碘伏消毒,有助于预防感染。如果有出血,应将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压在伤口上止血,并及时到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严重伤者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在创伤救治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也深刻体会到了及时、有效救治的重要性。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增强安全意识,学会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自救、互救,为生命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