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春季养生,就是指在春天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在立春来临之际,笔者和市民朋友们聊聊春季养生的注意要点。
阳气升发 多面养护
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中医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养肝护肝要从饮食、起居、锻炼等方面入手。
合理饮食:春季人体阳气处于一个往上升的状态,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因此要特别注重养阴。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另外,可以多吃一些芽类的食物,例如香椿、豌豆芽等,以吸收更多大自然的阳气。
科学起居:《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三月,是自然界万物复苏、各种生物欣欣向荣的季节。人们也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晚睡早起。但切不可入睡太晚,应于23:00之前入睡,早7:00之前起床,切不可熬夜。起床后要全身放松,在庭院中悠闲地散步以舒畅自己的情志。人们从冬季已经习惯了的“早睡晚起”过渡到春季的“晚睡早起”,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不要太急于转变,而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变化,逐步转变自己的睡眠习惯。
适量运动:建议大家往高处走,爬山、放风筝是适合于在春季进行的运动项目。经过一个寒冷又漫长的冬季,人们的运动变少,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这时候适时进行一些适合的体育锻炼,可以保持体内的生机,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春天的郊野空气清新、花红叶绿、百鸟争鸣,置身于如此优美的大自然怀抱,心情自然舒畅。
梳头理气: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春季如果把头发扎得特别紧,就不利于阳气的升发。春季多梳头,可以疏通气血、通达阳气。梳头的时间一般在早晨,位置从前额开始,无论是梳中间还是两侧,一定要经过发际线直收到颈部的发根处。次数应该在50次以上,力度均匀,以牛角梳或木梳为好。
儿童发育 需多留意
调理脾胃: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好、最快的季节,甚至是秋天的2倍左右。脾胃健运,气血生成正常,筋脉得以濡养,骨骼才能强健。脾阳不足的小朋友,常表现为食欲差、吸收差。吃不下、吃不好饭怎么长高?因此,调理好脾胃,可使营养吸收良好,充足气血以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可将铁皮石斛打成粉末每天喝一次,每次3克。
养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骨骼和脑的发育取决于肾气的充盈。肾气充足才能促进孩子的骨骼生长和智能发育。肾阴不足的小朋友容易性早熟,长高的空间和时间都会受到影响,还何谈长高?想要孩子长得高,除了要多带孩子晒太阳,多食用高蛋白食物,还可以采用中医手段,如耳穴压豆。可选用脾、胃、肾、内分泌等穴位,再根据辨证论治对所选基础穴位进行加减。耳穴压豆通过对穴位的持续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小儿脾胃功能,促进骨骼肌肉的发育,达到长高的目的。
按疗双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对于科技产品的依赖程度都越来越高。看手机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眼部疲劳,加之小朋友平时的学习任务繁重,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近视。中医治疗儿童近视,可以采取针灸或按摩治疗,以及耳针治疗,都是对穴位进行按摩刺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般情况下,耳穴压豆可以选用眼、肝、上屏间、下屏间,通常一周贴2次,1个月为一疗程。
如果不方便就医,可以采用穴位按摩的方式来治疗近视。可选丝竹空、鱼腰、攒竹、太阳四穴,用大拇指指背第一关节的曲骨点按,手法由轻到重,以有明显酸胀为宜;亦可选照海、申脉,具体方法为:每晚洗脚后和早晨起床前用拇指和中指对按照海、申脉3-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有助于疏通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运送通道,使精血上输于目。
防治咳嗽 内外调节
春季是人体易感外邪的季节,咳嗽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认为,咳嗽是人体受寒湿、热毒、肺虚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一种症状,且有多种不同的咳嗽类型。因此,在春季养生中,对于咳嗽问题的预防和治疗,也需要根据不同咳嗽类型,有针对性地调节身体的内外环境。
风寒型咳嗽:通常表现为咳声重、痰液白稠、无热感、胸腹部感寒、畏寒怕风、身体不适等症状。应多注意保暖,避免外出受凉,并及时调理体内气血环境,增强体质。春季可多食用一些温暖的食物,如姜、蒜、辣椒、红枣等。
风热型咳嗽:以咳声急促、痰多,口干咽燥、热感、多汗、模糊的头痛、胸口胀痛等症状为主,常伴随咽喉发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需清热解毒、润燥止咳。以少油少盐、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饮食为主,多食用绿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用柴胡、金银花、薄荷、菊花等药材熏蒸进行身体的调理,对于咳嗽、感冒等症状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肺虚型咳嗽:常见于长期咳嗽、气喘、虚热或者久咳不愈的人群。这类人群免疫力弱,肺部组织受损,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和炎症,从而引发咳嗽症状,并且往往咳出痰液较少。应积极进行气血调理和间接治疗,多吃黄花菜、南瓜、蜂蜜、鸭肺、雪梨等,同时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口味不咸不辣。可采用补肺的中药,如党参、枸杞子、肉桂、杏仁、玉竹等,以滋阴润肺,增强体内气血、提高肺功能。
女性保健 滋阴祛寒
保暖为先:许多年轻女性不喜欢穿厚重的衣服,刚刚临近立春,就迫不及待地要摆脱棉衣,完全没有意识到“春捂”对女性保健的意义。专家表示,女性“春不捂易宫寒”。痛经主要是寒引起,排寒是首选。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女性本身体质属阴,受寒后极易出现肾阳不足,使得阴寒内盛、肾阳虚寒,胞宫失于温煦而出现“宫寒”,从而出现痛经、月经延后等现象。
动则升阳:这时候要让身体“动”起来。对体质偏寒的人来说,运动是升发阳气简单有效的方法。快步走就是不错的选择,可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有助于疏通经脉、活络气血。其次,药食同源,女性可适当吃一些温热暖身、有益气补血作用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红糖、阿胶等,以助蓄积体内热能,防止宫寒。
适当补肾:肾阳充足,子宫就有了“护宫使者”。平时可以多补充一些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也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常选用血海、三阴交、关元为主穴,其余穴位可辨证论治选取。如心脾两虚可选用神门、足三里;肝火亢盛可选用太冲、大敦等。若就医不便,可自行穴位按摩,神阙至关元段向双侧扩至大横、水道横擦法,以热为度。经稀或提前、小腹空坠者加足三里、膻中点压;月经量少或错后、色淡、头晕、腰酸者加背部脾俞点压;肾虚加肾俞、太溪、涌泉穴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