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似普通的日子里,总有一些特别的小生命提前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人生的旅程。对于他们来说,医院更像是第二个家,一个给予他们脆弱生命庇护与关爱的地方。如果说生命是伟大的艺术,早产儿的故事便是其中震撼人心的章节。为了倡导全社会关注、关爱“早到天使”这个特殊群体,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早产儿日”,并将“有爱,有未来”设为永恒主题。在2024年“世界早产儿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共同走近这些“特殊”宝宝,学习分享照护常识。
了解早产儿
早产儿指的是妊娠不足37周分娩出生的新生儿,其体重大多相对较轻,一般在500克至2499克之间,主要由宫内生长时间不足导致,且各个脏器发育不成熟, 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大概是足月儿的6.8倍,存活者发生严重伤残的风险较大。经过系统规范的救治与照护,如在室温状态下可以保持体温稳定,自主呼吸良好,1周以上无呼吸暂停,没有呼吸困难,未吸氧下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经口喂养良好,喂养期间没有经皮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下降,每次喂养时间不超过30分钟,体重增长满意,平均每天增加15克-20克/公斤体重,体重达到1.8-2.0千克,即符合出院标准。
即使达到出院标准,但资料显示,早产儿在出院时往往处于欠佳的营养状态,并累积了显著的营养缺失。因此,填补亏空、维持正常生长继而促进追赶生长,应该是早产儿出院后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出院后如何正确合理喂养,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改善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的关键环节。
营养管理须关注
新生儿早期营养管理,不仅可满足其营养需求,预防营养缺乏和保障生长,而且对早产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和远期健康均有重要关联。出生体重在1000克-1499克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者称为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该类早产儿日益增多,这类早产儿与较大胎龄和体重较大的早产儿生理特点存在很大不同,临床发生的问题更多,容易发生多系统功能障碍。
绝大多数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出院时存在明显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即出生后的体质量、身高或头围低于同胎龄的第10百分位。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越高。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一种常见现象,与远期神经发育结局密切相关。
喂养方式遵医嘱
早产宝宝出院时以什么方式喂养,要按照专业医护人员为其制定的出院后喂养计划严格执行,不能自行决定,且应定期到新生儿随访门诊就诊。医生会按照早产儿体重、胎龄、院内并发症、经口喂养情况、奶量情况、体重增长情况等,进行营养风险程度分级,制定出院后个体化喂养方案。家长要记录好早产宝宝的喂养日记,以便门诊复诊时提供第一手资料。
早产儿院内配方奶喂养:早产儿配方奶保留了母乳的许多优点,使蛋白质、糖、脂肪等营养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同时适当提高热量,强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补充母乳的不足,应尽量早期在院内使用。一般适合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热卡密度高、体重增长快,但是渗透压高,有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在医院内喂养为主,直到早产儿体质量达到1800克-3500克。除了对体格发育的影响,有研究显示,早产儿配方奶还有助于远期认知功能改善。
纯母乳喂养:国内外一致认为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在母乳充足的情况下,出院时体质量达到纠正胎龄的第25百分位以上的早产儿,应该以母乳为首要选择。但是如果早产宝宝体质量没有达到矫正同等胎龄体重的第25百分位,甚至位于第10百分位以下,要加用母乳强化剂。
虽然母乳是早产儿理想的食物,但是早产儿在医院一直使用奶瓶甚至医用奶瓶,刚出院后吸吮能力还不成熟,迅速转变成直接哺乳易造成乳量不足、体重增长缓慢。妈妈们不要着急,可先将母乳挤出,暂先维持奶瓶喂养,注意观察宝宝大小便情况,再逐渐过渡至直接哺乳。母乳喂养的宝宝应按需喂养,最初喂养间隔小于3小时,包括夜间。
强化母乳喂养:母乳虽然有利于早产儿的早期生长发育,但其营养物质成分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别于足月儿母亲的母乳。母乳强化剂的引入,起到了强化母乳能量、宏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效。使用时需要把母乳放在奶瓶里,按比例与母乳强化剂混合。目前认为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足量强化母乳喂养至胎龄38-40周后调整为半量强化,即一半母乳亲喂,一半母乳吸出来加入强化剂给予足量强化,使其能量密度比住院期间稍低。强化时间要依照出院后早产宝宝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认为应该延长至达到理想的追赶生长,且每日体质量增长达20-30克。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的蛋白质、脂肪、能量等成分介于母乳与早产儿配方奶之间,被认为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特殊奶粉。一般适用于出生体重在1800克或胎龄低于34周的高危儿,其本身可能存在较多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因为跟母乳及普通奶粉相比,出院后配方奶热卡稍高,渗透压比早产儿早期配方奶低,比较适合出院后的追赶生长,特别是没有完全达标又不能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早产儿经过医院治疗达到出院标准、生长曲线达到医生要求,一般出院后医生会让这一类的早产宝宝饮用出院后配方奶粉。
其他营养素不容忽视
铁剂: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应根据其需求量添加铁剂,最高可达每天每公斤摄入15毫克。我国《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提出,纯母乳喂养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应从2-4周龄开始补铁,剂量为每天每公斤摄入2至4毫克,直至1周岁。2009年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提出,应从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元素铁每天每公斤摄入2-4毫克,直至早产儿矫正年龄1周岁。该补充量包括强化铁配方奶、母乳强化剂、食物及铁制剂中的铁元素含量,所以一般早产儿出院时医生都会给家长带铁剂。按照元素铁的含量计算好早产宝宝该吃的剂量,最好分三次口服。铁剂最好与奶分开服用,有利于铁剂的吸收。
维生素D:针对现今世界佝偻病发病率仍高居不下的状况,我国2008年《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认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早期应加大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可每天给予800-1000国际单位(IU)维生素D,3个月龄后改为每天400国际单位,直至2周岁。该补充量包括食物、日光照射、维生素D制剂中的维生素D含量。我院新生儿科进行了两年有关维生素D的临床研究,收集了住院新生儿维生素D的血液中基础值,发现承德地区在冬春季节新生儿维生素D的含量明显低于平均值,早产儿更低。夏季情况稍好一些。
正确哺乳姿势要掌握
喂养时让宝宝处于半卧位,切忌平卧喂奶,以免奶液呛入气管。早产儿吸吮力不足,应该耐心喂养,一次喂奶的时间尽量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也可以少食多餐。人工喂养时应选用软奶嘴,出奶孔不要过大,严格注意奶粉和水的比例,避免奶液过稠、过稀。喂奶过程中若宝宝吸吮无力、节奏缓慢,要适当活动一下宝宝,如轻轻揪搓耳朵。应用奶瓶喂养时可适当转动奶瓶、奶嘴,以唤醒宝宝。如仍不能唤醒就不必勉强,让他安然入睡,可视需要将下次喂奶时间提前。
喂奶时需注意观察宝宝面色和呼吸,如面色转暗同时呼吸变弱甚至呼吸暂停,需立即停止喂养,同时立即轻拍宝宝背部刺激呼吸,待宝宝呼吸、面色正常后继续喂养。每次喂奶后要将宝宝竖着抱起,头斜靠在大人肩上,轻轻拍打背部数分钟,让宝宝打嗝,将吃奶时吸入的空气排出。稍后将宝宝缓慢放下,垫高上半身,斜坡放置,并使其左侧卧位约半小时,以减少溢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