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为主的老年期痴呆类疾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24年9月21日是第31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即刻行动:点亮记忆之光”,旨在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积极面对,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关爱与支持。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和大家聊一聊阿尔茨海默病的辨别与诊治。
症状复杂 “忘”而却步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继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
AD可分为家族性AD(早发型AD)和散发性AD(晚发型AD)。家族性A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65岁前起病。家族性AD在AD患者中占比不到5%。对于90%以上的散发性AD患者,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其也存在遗传易感因素参与,早期诊断和干预尤为重要。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临床前期、轻度认知损害期和痴呆期。临床前期和轻度认知损害期是理想的治疗时期,此时患者可能仅表现出轻微的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改变。
AD通常隐匿起病,持续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和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AD包括痴呆前阶段和痴呆阶段。
痴呆前阶段: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前期(pre-MCI)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MCI)。AD的pre-MCI期没有任何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或者仅有极轻微的记忆力减退,客观的神经心理学检查正常。AD的MCI期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轻度受损、学习和保存新知识的能力下降、其他认知域,如注意力、执行能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也可轻度受损,客观的神经心理学检查有减退,但未达到痴呆的程度,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痴呆阶段:此阶段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已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该阶段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简单归纳为CBA症状,CBA症状随AD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有所变化。
(1)轻度:主要表现是情景记忆障碍。首先出现近事记忆减退,常遗忘日常所做的事和常用的一些物品。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远期记忆减退,即对发生已久的事情和人物的遗忘。部分患者出现视空间障碍,外出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能精确地临摹立体图。面对生疏和复杂的事物容易出现焦虑和消极情绪,还会表现出人格障碍。
(2)中度:除记忆障碍继续加重外,工作、学习新知识和社会接触能力减弱,特别是已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出现明显的衰退。出现逻辑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减退、言语重复、计算力下降、明显的视空间障碍,如在家中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出现失语、失用、失认等,有些患者还出现癫痫、强直-少动综合征。患者常有较明显的行为和精神异常,性格内向的患者变得易激惹、兴奋欣快、言语增多,而原来性格外向的患者则变得沉默寡言、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出现人格改变,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羞耻感的行为。
(3)重度:此期患者除上述各项症状逐渐加重外,还有情感淡漠、哭笑无常、言语能力丧失,以致不能完成日常简单的生活事项如穿衣、进食。终日无语而卧床,逐渐丧失与外界(包括亲友)接触能力。四肢出现强直或屈曲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此期患者常可并发全身系统疾病的症状,如肺部及尿路感染、压疮,以及全身性衰竭症状等,最终因并发症而死亡。
AD的痴呆前阶段和痴呆阶段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认为在AD临床症状出现前的15至20年,脑内就开始出现Aβ蛋白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当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症状时,脑内已有显著的神经元退行性改变和缺失。
筛查诊断 守“忘”相助
阿尔茨海默病的筛查对于早期干预至关重要。神经心理学检查对AD的认知评估领域应包括记忆功能、语言功能、定向力、运用能力、注意力、知觉(视、听、感知)和执行功能七个领域。临床上常用的量表有:总体评定量表,如简易精神状况量表、蒙特利尔认知测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价量表等;分级量表,如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和总体衰退量表;精神行为评定量表,如神经精神问卷等;用于海马萎缩鉴别的量表,如缺血量表。选用何种量表,如何评价测验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CT检查见脑萎缩、脑室扩大,头颅MRI检查显示双侧颞叶、海马萎缩等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及脑脊液检查也有助于辅助诊断。
在AD诊断前,首先要确定患者是否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如是否有学习和记忆能力,语言功能、推理和判断能力,执行功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视空间功能等受影响;是否有人格、行为改变;工作能力或日常生活能力是否受到影响,且上述症状均无法用谵妄或精神障碍解释。
在确定痴呆后,才可考虑是否符合AD的诊断。如果患者、知情者或医生发现患者认知功能改变,有一个或多个认知领域受损的客观证据(尤其是记忆受损),尽管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正常且未达痴呆标准,但符合AD病理生理过程即考虑为AD源性MCI。如果患者的症状在数月至数年中逐渐出现,存在明确的认知损害,表现为学习和近记忆下降,伴其他认知域损害,语言、视空间或执行功能三者之一损害,伴其他认知域损害,则考虑患者为很可能的AD痴呆。
科学治疗 念念不“忘”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法治愈,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非药物治疗是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认知干预、精神行为症状控制、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认知干预包含认知训练、认知刺激、认知康复等;针对精神行为症状,可采用音乐疗法、日光疗法、回忆疗法等,同时加强对照料者的培训和支持,并有针对性地改造环境;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方案,并鼓励进行慢跑、太极等运动疗法。此外,可结合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非药物治疗。
有效的护理能延长患者的生命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防止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以及摔伤、外出迷路等意外的发生。重度患者自身生活能力严重减退,常导致营养不良、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应加强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家人和护理人员的关爱与支持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等,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和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携手共进、守护记忆、与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