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亲朋团聚、走亲访友,饮食方面少不了大鱼大肉,这也给我们的胃肠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一些高油、高脂肪的食物非常不利于胃肠道消化,过多摄入甚至可能会引发疾病。在这里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春节饮食要兼顾营养、健康和美味,总结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油盐糖类 摄入适度
油、盐、糖虽然能为菜肴提供美味,但过量摄入不利于健康。油含有较高的脂肪,特别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做很多油炸的食物,比如炸藕盒、炸大虾、炸虾片等。油炸食物不仅热量高会使人长胖,还会产生丙烯酰胺、苯并芘、杂环胺等致癌物,常吃可增加患癌风险。
过多盐的摄入,不仅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还会加速钙流失,最终出现骨质疏松。吃太多甜食,不仅容易导致龋齿,增加患痛风、糖尿病的风险,也可能会导致皮肤长痘、松弛,影响颜值。所以,即便是春节聚餐,也应尽量做到少油少盐少糖。少吃几口像糖醋里脊、地三鲜、干煸豆角、锅包肉、拔丝地瓜、炸丸子、红烧肉等高油高盐高糖的菜肴。
提醒各家“大厨”,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春节期间的饮食要尽量保持清淡。烹饪方式建议采用蒸、煮、炖、白灼的方式,少用煎、炸、烤的方式。不建议吃太多烟熏、腌制、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食品不仅盐多,还含有一定的有害成分。
菜要吃鲜 果要吃熟
春节饮食常大鱼大肉,蔬果摄入很容易被忽视。新鲜应季的蔬果颜色鲜亮,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仅能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抗氧化成分。菜越新鲜营养价值越高,水果越成熟营养价值越高。
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与其颜色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要吃各种颜色的蔬果,如红、橙、黄、绿、青、蓝、紫和白色的蔬果,即彩虹色蔬果。深色蔬果相对于浅色蔬果,营养价值更高,比如红色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草莓)富含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和抗氧化;橙色蔬菜水果(如胡萝卜、柑橘),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良好视力、促进皮肤健康;黄色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萝),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有助于提高消化系统功能等。
有研究表明,新鲜蔬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钙、叶绿素和多酚等成分,能抑制N-亚硝基化合物或其他致癌物质的形成,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所以,喜欢吃火腿、腊肠、培根等加工肉制品的朋友,更要主动多进食一些新鲜蔬果。
主食摄入 不可轻视
很多朋友会认为,春节期间吃的食物种类繁多、热量较高,可通过不吃主食控制体重,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不吃主食,会导致身体碳水化合物摄入过低。碳水化合物是大脑能量的主要来源,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反应变慢、低血糖、易疲劳。同时,可能会让脂肪不完全代谢产生酮体,也就是丙酮。丙酮有类似水果腐烂发酵后的味道,会导致汗液、尿液中都存在这种气味,还会有口臭。另外,会增加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增加肥胖、糖尿病、结直肠癌等疾病发生的风险。
因此,即便是满桌盛宴,也别忽视了主食的摄入。主食应粗细搭配,比如燕麦饭、荞麦饭、杂豆饭,可增加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的摄入。
原味坚果 健康营养
坚果,是家人侃侃而谈时必不可少的“配角”,比如瓜子、花生、腰果、开心果等,它们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以及维生素E,可补充多种营养。不过,最好选择原味坚果,少选五香、盐焗等口味的,因为这些口味的坚果钠含量较高。本来春节期间的菜肴就口味偏重,再吃钠含量高的坚果,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另外,尽量不选开口的坚果,不好保存且容易变质。如果吃到有霉变味苦的坚果,一定要直接吐掉并漱口。因为这样的坚果很可能已经被黄曲霉毒素污染,过多食用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规律进食 按时适量
节日期间进食往往不规律,不是省略了某顿饭,就是集中在某一餐吃,甚至暴饮暴食,这样会增加肠胃负担。
暴饮暴食,不仅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健康问题,还会让胃超负荷运转。过多食物的涌入会刺激胃酸的大量分泌,这无疑给胃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消化不良、腹痛、反酸等问题都会出现。众所周知,暴饮暴食还有诱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疾病的可能,所以应遵循“食不过饱”的原则,最好每餐七八分饱,用餐时还要注意细嚼慢咽。
同时,保持规律进餐、按时进餐。尽量维持和日常一样的进食节律和时间,不要打乱正常的饮食规律。睡醒后,身体处于十几小时的空腹状态,如果不进食,夜间分泌的胃液缺乏食物的中和,易导致胃肠不适,所以早餐必不可少。而睡前进食会增加胃的负担,还可能使某些消化系统不适的症状恶化,所以尽量不要在睡前3小时内吃东西。
不管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小聚,都应注意每餐进食的先后顺序。可以先喝一小碗汤增加饱腹感。汤不建议选择肉汤、油汤,可以选择不加糖的茶、去掉油的清汤或稀一点的豆浆、蛋花汤等,减少肥胖的风险。然后,吃点蔬菜,再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各种肉、蛋、奶等。最后再吃主食,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饱腹感,就可以减少主食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
及时补水 控量饮酒
过节时运动量会相应减少,容易发生腹胀或者便秘,所以要注意摄取足够的水分。白开水健康、经济,不但可以预防便秘及泌尿系结石的发作,还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虽说饮酒有害健康,但家人聚会难免喝酒。喝酒摄入的乙醇,有90%以上都需要在肝脏分解代谢,肝脏的“工作压力”很大,长期酗酒会增加肝脏病变的风险。
要注意饮酒时的摄入量,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每天的酒精摄入量应控制在15克以内,相当于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52度白酒30克、38度白酒50克。
要想降低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可以在喝酒前吃点主食,延缓酒精的吸收速度,也能减轻对胃黏膜的伤害;别把啤酒、白酒、葡萄酒等和碳酸饮料一起喝,否则会醉酒更快;饮酒后一定要多喝水,可加快酒精的代谢,降低对身体的伤害。另外,要喝急酒,慢慢品尝美酒更健康;不要饮闷酒,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社交氛围;喝酒时不吸烟,因为同时饮酒吸烟会产生协同效应,增加对身体的伤害。
储存食用 安全为先
春节期间,大家往往有预先储存食物的习惯,应选购新鲜、卫生的食材,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质期、生产日期、储存方法等信息。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肉类和不新鲜的海产品,不食用任何野味。像生腌、三文鱼、荸荠、莲藕、鸡蛋等都不要生吃,很可能存在寄生虫和细菌污染。生吃的蔬菜一定要洗净,食品加工过程中器皿、案板一定坚持生食和熟食分开。
冰箱内保存的熟食、剩饭菜在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剩饭菜在烹饪两小时后,要放进冰箱里,回锅时如未能煮透,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放松心情 吃“动”平衡
俗话说,“胃是人情绪的晴雨表”“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肠胃,是能呈现情绪的器官。支配调控肠胃活动的自主神经中枢在中脑与情绪中枢联系密切,情绪稍有变化立即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应变化,进而影响到肠胃的活动与功能,所以用餐时更需要开心、放松、专心。
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维持健康体重的两大关键因素。吃完大餐后,避免立刻工作或做剧烈运动,也不要立即坐着、躺下、趴睡或靠在沙发上看电视,可以靠墙壁站10-15分钟。饭后可以收拾桌子、洗碗以及扫地。外出就餐后多走几步,适当增加活动量,有利于促进食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