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约挂号
  • 检验检查报告
  • 首页
  • 医院简介
    就医指南
    地理位置
    医院概况
  • 内科系统
    外科系统
    医技系统
    其他系统
    科室导航
  • 内科专家
    外科专家
    生殖医学科专家
    妇产科专家
    儿科专家
    其他专家
    名医风采
  • 院内新闻
    医院动态
  • 信息公告
    医疗服务
    医院资质
    信息公开
  • 科普文章
    健康视频
    健康宣教
  • 价值理念
    人文驿站
    医院文化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本科及研究生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
  • 患者来信
    患者心声
  • “肾”重生活 共享健康
  • 来源:承德市中心医院 宋静莹
  • 发布时间:2023-05-20
  • 浏览:2023
  • 流行病学显示,全球约13.4%的人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自2006年起,国际肾脏病学会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目的在于提高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加强慢性肾脏病管理和肾脏健康维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在3月14日第19个“世界肾脏日”来临之际,我同大家分享一下肾脏病防治常识。

    肾病危害早知晓

    肾脏位于腰部,双侧对称,外形似蚕豆,发挥着清除体内废物的作用,如尿素、肌酐、胍类物质等。同时,肾脏维持着身体的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有调节血压、红细胞生成、骨骼生长等内分泌功能。当我们的肾脏受到损伤,会出现相应的异常表现,若损伤时间超过3个月,就是我们所说的慢性肾脏病。

    肾脏疾病有“沉默的杀手”之称,因为它的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症状。加上很多人对肾脏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患者贻误治疗时机,当出现临床症状时,肾功能已丢失30%以上,甚至已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慢性肾脏病虽然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总体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是可防可控。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提升人们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加强肾脏疾病的自我监管尤为重要。

    预警信号早鉴别

    日常生活中,大家好像经常把“肾不好”挂在嘴边。比如,脱发多、早上脸肿、腰疼、腿抽筋等,都会怀疑是肾不好。其实,上述问题中只有早上脸肿、腿抽筋可能与肾脏问题相关。慢性肾脏病的预警信号,主要有以下几种:

    水肿:常表现为眼睑和下肢、足踝部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周身水肿及胸腔积液、腹水等。水肿发生常伴有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特别是呼吸道感染1周左右出现的水肿,要引起高度重视。

    尿液改变:首先是尿量,正常成人每日尿量1-2升,如果尿量明显减少,特别是小于400毫升/天,需要立即就医。如果每日总尿量异常增多或出现夜间排尿次数及尿量增多,也需要警惕肾脏病变。其次是尿色,正常尿液淡黄色清亮,如出现尿色加深,像平时看到的洗肉水样、浓茶色尿液,需要完善尿常规。最后是尿中泡沫增多,排尿时尿中出现“洗衣粉样泡沫”,且静置后不消退,需要注意是否出现尿蛋白阳性。

    血压升高: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患者,若出现血压升高,应警惕是否患有肾脏疾病。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症状即消化道症状,好多患者因此就诊消化内科,检查发现肾功能异常。

    面色、甲床苍白:可能出现了肾性贫血。

    口气中存在氨味:由毒素体内蓄积导致。

    除此之外,还可能存在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皮肤晦暗、瘙痒等表现。

    高危因素早警惕

    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一般糖尿病患病5-10年以上,40%-50%的患者会合并糖尿病肾病,然而,糖尿病肾病的总体负担较高,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病死率增加,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建议当发现糖尿病时,便应开始定期进行肾脏疾病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高血压:高血压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造成肾脏结构与功能改变,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患有高血压的成人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30%。

    肾小球肾炎: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特点的肾小球肾炎,当病史迁延不愈,最终可进展为慢性肾脏病。

    肥胖:可导致继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即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肥胖的成人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7%。肥胖相关性肾病和糖尿病肾病往往同时存在,且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也多与肥胖相关,两者交互可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因此对于肥胖或超重,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高尿酸血症、痛风:通常认为人体内2/3的尿酸是通过肾脏途径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余1/3则是通过以肠道为主的肾外途径排出体外,因此肾脏是尿酸的主要排泄途径。过高的尿酸水平可使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导致肾脏损伤,引起尿酸性肾病。

    药物性肾病:大部分药物需要经肾脏代谢,随尿液排出。因此长期大量服用解热镇痛药,当累积到一定剂量后会导致止痛药性肾病;还有不当应用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肾毒性药物以及肿瘤化疗药、麻醉剂、血管造影剂等,可能会造成肾脏受损。

    生活习惯不良:长期熬夜、高盐高脂饮食、喜欢喝碳酸饮料、运动量较少等,都可增加肾脏病变的风险。

    有肾脏疾病家族史:比如有多囊肾、遗传性肾病等家族史,后代肾脏病变概率高,一定要定期筛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良好习惯早培养

    均衡饮食:少食煎炸、腌制食品,避免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保持肉、蛋、奶、水果、蔬菜的均衡摄入,尽量避免引起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如已经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的人群,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将血压、血糖水平控制在达标范围内,同时保持标准体重。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避免饮酒,控制牛羊肉、海鲜、动物内脏、菌菇、豆制品、浓茶、咖啡等高嘌呤饮食摄入量,使血尿酸水平达标。

    适度运动: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建议每天锻炼30分钟,每周5-7天。

    足量饮水:对于健康成年人(无水肿、心力衰竭等),建议每天饮水量1500毫升左右,相当于一次性纸杯6-8杯,以促进体内的废物排泄。饮水应尽量选择白开水或淡茶,避免将饮料当水喝。

    限盐: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盐摄入量6克/天(相当于平铺一瓶装啤酒瓶盖的量)。饮食中的盐还包括酱油、鸡精、味精等有咸味的调味品,其中10毫升酱油约等于2克食盐。

    戒烟限酒:吸烟可使血管收缩,导致肾脏血流供应减少,影响正常肾脏功能。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损伤。

    避免滥用药:非处方药虽然无需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买,但并不意味着对身体无害。应在医师指导下科学用药,并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肾功能。

    定期体检:肾脏健康体检主要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超声等,可帮助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肾脏问题。

    定期监测早发现 

    身体无不适症状的健康人群,建议在做好上述生活饮食管理的同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对于存在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出现肾脏疾病表现前,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8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对于已经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人群,在规范进行血压、血糖等原发病治疗的同时,需要每1-3个月前往肾内科就诊,科学评估肾病的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启动替代治疗,以达到延缓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就医咨询电话:
  • 0314-2029912
  • 非正常工作时间咨询电话:
  • 0314-2022468
  • 健康体检咨询电话:
  • 0314-2025589
  • 投诉电话:
  • 0314-2039677
  • Copyright © 2025 www.cdszxyy.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 承德市中心医院 版权所有地址:承德市双桥区广仁大街11号
  • 冀ICP备16022478号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780号
  •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