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除了众所周知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和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使用,帕金森病背后还隐藏着一些不被熟知的运动并发症,这些神秘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芳菲四月,万物复苏,在4月11日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即将到来之际,为帮助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属科学认识运动并发症,即症状波动和异动症,我们与大家一起揭开运动并发症的“神秘面纱”。
症状波动早识别
疗效减退:一般指每次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后的药效维持时间不足4小时,症状随血药浓度波动而发生波动,理想药效时症状控制为佳,下一次服药前症状明显加重。发生疗效减退时,可通过以下方法管理:不增加左旋多巴每日服药总剂量情况下,增加全天服药频率,缩短服药间隔,如一天服药三次调整为四次;加用延长左旋多巴作用时间的药物,可以应用左旋多巴缓释片,加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也可以添加长效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开-关”现象:患者常表现为“突然不能活动了”,即“关”;“突然活动好了”,即“开”。症状突发突止易被误解,这种情况与左旋多巴有效血药浓度周期性变化无关,处理较为困难。让患者控制蛋白质的总摄入量,并合理分配摄入时间,可减少进食相关的“开-关”现象。尝试加用或换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尽可能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关”期严重的患者可选择皮下注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也可以尝试吸入型左旋多巴,能使患者迅速回到“开”期。此外,一些新型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可增加多巴胺的合成,作为辅助用药可减少“关”期时间。
“开”期延迟和夜间疗效减退:患者有时发现服用某一次药物时出现“开”期延迟或未“开”,推测可能与药物有效血浆浓度尚未达到起效的阈值以及多巴胺受体处于低亲和力状态有关。可尝试将左旋多巴类药物碾碎冲服,或增加单次左旋多巴剂量,以尽快提升血浆左旋多巴水平来改善上述情况。此外,左旋多巴仅在近端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通过大分子中性氨基酸转换系统被吸收利用,以白天(即早餐和午餐)限制蛋白摄入而晚上适当摄入优质蛋白饮食为原则,低蛋白和蛋白质再分配饮食原则可能对部分合并“开”期延迟的帕金森病患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部分夜间疗效减退的患者,可尝试增加下午和晚上的左旋多巴剂量,如仍无效,则需联合使用长效制剂或联合多靶点药物。
冻结现象:很多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能都有过明明想往前走却迈不开腿、感觉脚被“粘”在地上的经历,这就是“冻结”现象。通俗理解就是患者在走路、准备起步、转身或穿过狭小空间时,突然觉得两只脚像磁铁一样被吸住,不能走动,抬脚、迈步困难,一般持续数秒钟,偶尔也可长达30秒。“关”期冻结处理和我们之前讲到的“剂末”现象一致,通过改变治疗方式以阻止患者进入“关”期更为有效。“开”期冻结可以尝试增加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或减少左旋多巴。可配合康复训练,推荐应用有节律的视听觉刺激,如斑马线、打节拍或活动平板训练,能缓解起步犹豫。
异动症型详区分
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往往很困惑,刚患病时是运动慢,而现在运动却又多又乱,这就是“异动症”,常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可累及头面部、四肢、躯干。
“剂峰”异动症:是异动症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与左旋多巴剂量过高有关。患者发现在药效理想时出现了舞蹈样运动和肌张力障碍,轻度异动无需处理,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则需积极处理。常用方法是适量减少每次左旋多巴的剂量,增加服药频率,或者将左旋多巴控释片更换为标准片以减少其血药浓度蓄积。如为多药联合治疗,首先停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缓解“剂峰”异动且较少影响运动症状的控制。若经过上述调整后患者症状无改善,可添加其他药物改善异动症,但要注意其潜在精神症状(如视幻觉)和认知功能损害的副反应。研究发现新型的药物可以改善“剂峰”异动症,但安全性较差。
“双相”异动症:包括“剂初”异动症和“剂末”肌张力障碍,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样运动,或两种形式混合,在左旋多巴血浆水平上升或下降时出现。腿部是较容易出现双相异动的部位,可将左旋多巴控释剂换为标准片,以有效缓解“剂初”异动症。增加左旋多巴类剂量并增加服药次数,对“剂末”肌张力障碍可能有一定效果。而加用长半衰期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等,既可以缓解“剂末”肌张力障碍,也有助于改善“剂初”异动症。
“关”期肌张力障碍与“关”期痛性痉挛:患者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痛性肌痉挛,常发生于清晨左旋多巴血浆水平偏低时。清晨肌张力障碍是“关”期肌张力障碍常见的表现形式。提高患者清晨多巴胺药物浓度可能有效,如睡前加用左旋多巴控释片、长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起床前服用左旋多巴水溶型或速释型,以加快提升左旋多巴血药浓度。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对缓解痉挛性疼痛有一定效果。
两者并存精调整
在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中,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可同时出现。对这部分患者,选用左旋多巴标准片无效,控释片更差,因为控释片具有不稳定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治疗上主要选择长半衰期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减少左旋多巴用量,可取得一定的疗效。此外,选用稳定且没有严重峰、谷波动的小剂量左旋多巴水溶剂能增加总的“开”期时间,对同时伴有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的患者特别有效。对上述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临床上,中晚期帕金森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运动并发症表现极其复杂,其中有疾病本身的进展,也有药物副反应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使治疗变得极具挑战性。除了上述谈到的药物处理原则,还有一个重要的治疗办法,即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手术。
向各位帕友及家属普及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有助于大家更好识别和管理运动并发症,知帕治帕。最后,真诚建议运动并发症的帕友建立个人日记,在家属的帮助下详细记录运动并发症的出现时间和形式、服用药物的种类、时间、剂量和频率等,以便对运动并发症的类型和原因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在改善症状和减轻或消除运动并发症中寻找平衡点,制定优良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