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约挂号
  • 检验检查报告
  • 首页
  • 医院简介
    就医指南
    地理位置
    医院概况
  • 内科系统
    外科系统
    医技系统
    其他系统
    科室导航
  • 内科专家
    外科专家
    生殖医学科专家
    妇产科专家
    儿科专家
    其他专家
    名医风采
  • 院内新闻
    医院动态
  • 信息公告
    医疗服务
    医院资质
    信息公开
  • 科普文章
    健康视频
    健康宣教
  • 价值理念
    人文驿站
    院讯
    医院文化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本科及研究生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
  • 患者来信
    患者心声
  • 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
  • 来源:承德市中心医院 胡志红 李清华
  • 发布时间:2025-03-05
  • 浏览:2065
  • 今年的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健康聆听、无碍沟通”,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听力健康,普及爱耳护耳的科学知识,预防听力损伤,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据统计,我国听力残疾人数高达2780万,其中0至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老年性耳聋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听力障碍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普及爱耳护耳知识,预防听力损伤,显得尤为重要。 

    听力健康  亟须关注

    2024年《中国听力健康白皮书》显示:青少年群体中,15-24岁人群噪声性耳聋患病率达19.3%,较2015年增长470%;职场人群中,34%互联网、制造业从业者存在隐性听力损伤;60岁以上老年群体约58%患有老年性耳聋。但由于各种因素,仅12%接受规范干预。

    更令人忧心的是,听力损伤与认知衰退的恶性循环已被科学验证:轻度听力损失者患痴呆症风险增加2倍;中度损伤者风险提升3倍;重度损伤者风险高达5倍。今年的“爱耳日”主题强调了听力健康对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希望更多人了解耳朵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科学的护耳方法,共同营造关爱听力健康的社会氛围。 

    耳部结构  深入了解

    耳朵是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耳廓如同卫星天线,收集声波并传导至鼓膜;中耳通过鼓膜和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传递声波并将振动放大22倍;内耳中蜗牛状的耳蜗内,1.6万个毛细胞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进一步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而这些脆弱的细胞一旦死亡,便不可再生。耳朵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器官,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不当使用耳机、频繁掏耳朵等行为,都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听力损伤  及时防治

    噪声性耳聋:这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听力问题之一。如果耳朵长期受过量声音刺激,耳蜗的毛细胞会产生代谢紊乱供血及供氧不足,造成末梢感受器受损,从而导致噪声性听力问题。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如工厂、建筑工地或高音量音乐会,都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建筑、制造业从业者若接触85分贝以上噪音(嘈杂餐厅环境),须佩戴合规耳塞并定期检查听力。在佩戴耳机时,建议选择降噪耳机,避免在嘈杂环境中调高音量,并且遵循“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60%、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至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特别是睡前应避免佩戴耳机,以免耳道压迫和长时间刺激。如果遇到强声刺激环境(如燃放烟花爆竹),应注意躲避并用手捂住外耳道口,尽可能保护自己的耳朵。

    药物性耳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药物,对耳蜗毛细胞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听力损伤常为持久性。这类抗生素不仅影响患者本人,还可通过胎盘及乳汁影响胎儿及婴儿,所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要慎用。耳部滴药也可影响内耳感受器,引起耳聋,对于有鼓膜穿孔者更应慎重用药。在使用药物时,务必遵医嘱,避免滥用。

    突发性耳聋:这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常伴有耳鸣或眩晕。其病因尚不明确,但与精神压力、疲劳等因素有关。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治疗越早越好。若病症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出现突发性耳聋应尽快就医,争取在72小时“黄金时间”内恢复听力。 

    老年性耳聋:随着年龄增长,听力逐渐衰退是自然现象,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加速进程。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噪音暴露等,可延缓听力衰退进程。发生老年性耳聋,可佩戴助听器或使用人工耳蜗。助听器的适用对象,是尚有残余听力的耳聋患者经测试在45分贝以上、90分贝以下,且没有其他有效治疗方法的患者;人工耳蜗的适用对象,是全聋患者、使用助听器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患者。今年3月份后人工耳蜗即将纳入医保,为老年耳聋患者带来了福音。神经性耳聋早期干预极为重要,指的是早期发现、早期验配助听器和坚持佩戴助听器。

    日常生活中佩戴助听器存在以下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1:助听器越晚戴越好。

    真相:残余听力越少,适应越困难。配了助听器而且坚持戴,会有效防止听觉功能快速下降。

    误区2:戴上就能立刻听清。

    真相:需1至3个月适应期,配合言语训练效果更佳。 

    误区3:助听器随便买一个戴上就好。

    真相:如同戴眼镜需要验光查看度数,佩戴助听器需要检查听力损失程度。根据听力检查曲线图、各种助听器的性能和个人要求及体验进行验配,挑选适合自己的助听器佩戴。

    误区4:助听器单耳佩戴就可以了。

    真相:老年性耳聋属于双侧耳均有听力下降,双耳的听力损失水平差别较小。助听器应双耳佩戴,才能充分发挥助听器的助听效果,增加方向感,提高对声音的分辨率,听到更清晰的声音。

    爱耳护耳  防患未然

    避免频繁掏耳朵:耳垢具有保护作用,频繁掏耳朵可能导致耳道感染或损伤鼓膜。如有耳垢堵塞,建议到医院请专业医生清理。   

    防止气压伤:感冒时应避免用力擤鼻涕,以防耳气压伤。飞机在起飞或者降落时,很多人感到两耳发闷、疼痛,出现听到声音变小、头晕等症状,这是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引起鼓室内外压力差值过大造成的中耳损伤,即耳气压伤或者航空性中耳炎,可在飞机升降时多做吞咽、咀嚼、打呵欠等动作。如感觉症状仍未消除,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闭紧嘴巴,用力呼气,让气流冲开咽鼓管进入中耳空气腔而消除耳闷、耳胀感。感冒患者可佩戴飞行减压耳塞,舒缓飞机升降时产生的压力。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清淡饮食,尤其要低盐饮食;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保证各种营养均衡;戒烟限酒,睡前勿饮浓茶及咖啡;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因为人在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内耳小动脉痉挛、血流缓慢、内耳供氧不足,极易导致突聋。

    关注儿童耳部健康:新生儿听力筛查已普及,若发现宝宝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需及时就医。婴幼儿避免躺着喂奶及婴儿呛奶,呕吐物误入外耳道易引起外耳道炎,而呛奶则易引起急性中耳炎;远离超过80分贝的声光玩具,如某些电动枪、摇铃等可21能损伤婴幼儿听力的噪音玩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如出现看电视、玩手机时声音较前增大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以免影响孩子听力,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 就医咨询电话:
  • 0314-2029912
  • 非正常工作时间咨询电话:
  • 0314-2022468
  • 健康体检咨询电话:
  • 0314-2025589
  • 投诉电话:
  • 0314-2039677
  • Copyright © 2025 www.cdszxyy.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 承德市中心医院 版权所有地址:承德市双桥区广仁大街11号
  • 冀ICP备16022478号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780号
  •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