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根据我国哨点医院监测数据显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流感和肺炎为主。受气候、温度等影响,冬季呼吸道病原体也表现出地域特征,南方省份以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为主;北方省份以流感、肺炎支原体、鼻病毒等为主。秋冬季节为何呼吸道疾病高发?哪些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需要重点关注?呼吸道疾病如何预防?围绕这些问题,下面跟大家共同学习和分享。
寒潮涌动 疾病易侵
第一,秋冬季天气转凉,本身就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季节,尤其是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大概是其他季节的两到三倍。
第二,秋冬季天气寒冷,出于保暖的考虑,室内通风欠佳,更易导致病原体传播。
第三,秋冬季空气中有害颗粒增多,可损伤呼吸道黏膜上皮,降低纤毛清除能力并增加黏液分泌,为病原体感染创造条件。
第四,新冠疫情后群体免疫力降低。疫情期间,大家采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方式,使各种传染性疾病一直处于中低流行,这也导致了之后易感人群的增加和群体免疫变差。
缘何感染 病因多样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通常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经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入侵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不同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常见的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咽喉炎、鼻窦炎、肺炎等。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因较多。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大约有200种病毒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另有20%至3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非典型病原体、细菌引起的,可单纯发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后。而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细菌。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后很容易诱发原有疾病的加重,如:慢阻肺疾病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而对于季节相对“敏感”的哮喘更易发作或加重,可能影响疾病进程和预后。
全面了解 科学应对
在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季节,了解相关知识,预防疾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疾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多为大流行;乙型流感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流感多为散发型。今年冬天流感仍然以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为主。
流感流行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传播途径多: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以经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比如:手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触摸自己的口鼻是较为常见的传播方式。二是传染性强: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三是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流感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普遍,可达30%左右。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病毒,易在自己和周围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病毒。四是病毒易变异:容易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
流感临床表现一般为急性起病,突发高热、全身症状明显,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鼻咽部症状较轻,可有消化道症状,可表现为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严重者可致休克、循环衰竭,直至死亡。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至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的治疗首先以对症治疗为主,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退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并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氧疗。针对流感的抗病毒药物,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奥司他韦,疗程5天,疗效确切。血凝素抑制剂代表药物为阿比多尔,可用于成人甲、乙型流感的治疗,疗程5天,需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既不属于病毒,也不属于细菌。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5岁以上儿童。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潜伏期较长,一般1至3周会出现症状。病程进展相对较慢,主要症状较普通感冒更严重。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为剧烈干咳,还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喘息、气促等。病程也更长,咳嗽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除对症治疗外,主要有三大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等,部分耐药病人可以选择其他替代药物。8岁以上的儿童,可选择新型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需要注意药物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第三类是成人应用较多的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对18岁以下人群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才可以使用。目前尚没有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
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
鼻病毒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占近半数病例,主要表现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另有部分腺病毒可导致腹痛、腹泻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轻症及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喘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
虽然当前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但这些呼吸道疾病大都是自限性疾病,多数感染者只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少数可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甚至出现重症肺炎。目前还没有针对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特效药,如果感染后仅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可对症处理。但需注意的是,无论是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还是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咳嗽等症状如果3天持续不缓解,出现气短、憋气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及早预防 筑牢防线
对于任何传染病来说,预防都是重中之重。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能够降低发生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勤洗手。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家中有婴幼儿的家长外出返回后要及时洗手后再与其接触。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肘或衣袖等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
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做好家庭卫生,在保证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每日开窗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流行高峰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必须前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做好防护,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亲密接触。
保证健康饮食、作息规律。饮食上要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熬夜伤害身体健康,要确保充足的睡眠,每天7至9小时为宜,防止免疫力、身体代谢及内脏器官功能受到不良影响。
增强自我健康监测意识。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应居家休息,注意个人及家人的防护,避免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居家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果症状较重或加重,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尽早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