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11月14日是第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慢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高达11%。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糖尿病现代治疗的五个要点分别为:饮食治疗、体育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警惕餐前低血糖
“您有没有在进餐前出现心悸、出汗、饥饿感的症状,您知道出现这些症状就意味着可能有低血糖了吗?而您又知道这些低血糖的症状跟糖尿病有关吗?”餐前血糖超标很可能是得了糖尿病,这很多人都知道,可餐前低血糖竟然也会和糖尿病扯上关系,恐怕就并非人人都了解了。餐前低血糖往往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然而很多患者由于没想到低血糖也会是糖尿病的症状,以致在出现餐前低血糖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重视,往往延误了诊治。
“餐前低血糖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可能是胰岛素分泌模式紊乱所致,病人由于时常出现低血糖现象,所以从来不会怀疑自己是糖尿病,反而会以为是自己没吃饱,而去进食更多的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甚至有的病人一天会加餐很多次,睡前也会加餐,而这么做往往会加重血糖的异常。
“为什么低血糖也是糖尿病?”这种病人其实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是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乱了套。例如正常人在早上7点左右进食早餐,那么一般来说,血糖高峰会在饭后30分钟-1小时到来,而胰岛素分泌的高峰也出现在饭后30分钟-1小时,以此帮助我们降低血糖。而出现了胰岛素分泌紊乱的人,其进食后胰岛素分泌的时间可能延后了,例如推迟三四个小时,那么上午11时左右,恰好就是进食下一餐之前的时间,这样一来就会出现餐前低血糖的现象。通俗地讲,就是身体需要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的时候,胰岛素没有及时分泌;而当血糖已经降低时,胰岛素又来捣乱了,这种现象就是糖尿病的信号。所以当大家出现餐前低血糖的时候,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该吃饭了,而是应该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餐后高血糖的甜蜜负担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一旦罹患糖尿病,就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我们的医生也指导患者,不仅要测空腹血糖还要测餐后血糖,于是很多患者就会问:究竟是空腹血糖重要还是餐后血糖重要呢?医生的回答往往会是:都很重要。但实际上,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还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指的是禁食6-8小时后的血糖,如果我们每天早餐时间为7点,晚餐时间为18点,那么一天里真正处于空腹状态的时间只是在0-7点,尚不足一天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里,我们都处于餐后状态中。也就是说,由于餐后血糖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它的高低决定了我们大部分时间的血糖是否达标,更能反映我们真实的血糖水平。另外,不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特点不同,有一些患者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而更多的亚洲人,尤其是老年人,则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只靠监测空腹血糖来评估治疗效果的原因。
当然,我们目前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是否达标,其金标准不是点血糖,而是糖化血红蛋白,我们追求的是患者平均血糖水平的达标。一些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峰值较高、持续时间长,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更强,如果以控制餐后血糖为治疗目标,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另一些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可以使老年糖尿病患者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2倍,餐后血糖是心血管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提示餐后血糖升高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所以,餐后血糖水平是预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
餐后血糖如此重要,广大糖尿病患者该如何控制餐后血糖呢?首先,要进行严格的饮食管理,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少食多餐;其次,要进行合理的运动管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第三,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降糖药物,规律监测血糖并随访,不断调整血糖直至达标。
综上所述,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不要让它成为降糖路上的沉重负担,只要广大糖尿病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糖尿病,用科学的方法安排生活,选择正规的降糖方案,一定能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糖友怎样吃更健康
要尽量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吃水果,一般为上午9-10点、下午3-4点及晚上临睡前。
糖友们适合吃的水果分为三类,分别为含糖量低的水果、含糖量中的水果、含糖量高的水果。1.含糖量低的水果有:石榴,100克(2两)石榴含糖1.68克,每天可以吃1-2个,如果还想吃其他水果需适当减量;西瓜,100克西瓜中含糖约4.2克,每天可以吃1-2牙(500克,即1斤左右);巨峰鲜葡萄,每100克葡萄含糖约8.2克,糖友们每天可以吃巨峰葡萄20粒左右; 李子,100克李子含葡萄糖约8.8克,与葡萄差不多,每天可以吃4-5个。2.含糖量中的水果:梨子,每100克梨含糖约9.0克,每天可以吃1-2个(每个约100克-150克);桃子,每100克桃子含葡萄糖约10.7克,每天可以吃1-2个(每个约100克);苹果,每100克苹果含葡萄糖约12.3克,每天可以吃1个(不超过200克);桔子,每100克桔子含葡萄糖约12.8克,每天可以吃3-4个(总共不超过200克)。3.含糖量高的水果:荔枝,100克荔枝含葡萄糖约16.6克,每天吃3-4颗为宜;香蕉,100克香蕉含葡萄糖19.5克,每天可以吃半根,如果为青香蕉可以吃一根;龙眼,100克龙眼含葡萄糖约20克,每天吃4-6颗为宜。提醒糖友们,每天的总摄入热量是一定的,如果想吃水果,记得适当减少主食量。通过以上介绍,糖友们可以在合适的时间选择适宜吃的水果,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多一份甜蜜。
胰岛素注射知多少
胰岛素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中效及长效等不同类型,应根据胰岛素的不同类型选择注射时间(专科医师特殊指导除外),速效型在每餐前注射,短效型在每餐前15-30分钟注射,中效型在晚上9-11点睡前注射,长效型在每天固定时间注射。另外,预混胰岛素及中效胰岛素注射前一定要混匀。胰岛素注射时间选择的原则是饮食及运动规律,速效、短效及预混胰岛素要见餐打针,打针后要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最适合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比较常用的是腹部脐周3厘米以外,注射方便,吸收均匀。注射部位选择应没有硬结、伤口、感染和瘢痕。注射部位要轮换,两次注射点相距最好是2厘米,每周注射大轮换,如腹部、上臂、大腿等部位轮换,也可同一部位对称轮换,如左右侧腹部。注射部位应用75%酒精消毒,消毒范围直径5至6厘米,切记不可用碘酒消毒,碘和胰岛素的相互作用会降低胰岛素的效果;注射方法是:针尖朝上,轻轻推动注射键,直到有一滴饱满的药液挂在针尖上。如果排气不充分,会导致注射药量不准,影响血糖达标;目前广泛使用的4毫米或5毫米超细超短型针头,注射时无需捏起皮肤,进针角度要垂直注射。如果是偏瘦型的患者或采用8毫米针头,需要大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垂直注射,药液推完后不要立即拔出针头,应停留10秒钟,保证药液全部吸收;注射针头要一次一换,不可重复使用,重复使用会导致针头钝化和堵塞,不仅增加疼痛感,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和形成硬结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严重的可能出现感染和断针等。注射完毕后应立即取下针头,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药液外溢。
延伸阅读
莫忽视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在糖尿病诊断之后怀孕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如果检测结果:空腹≥5.1mmol/L,服糖后1小时≥10.0mmol/L或服糖后2小时≥8.5mmol/L,有1个以上高于上述标准即可确定诊断。高血糖对孕妈妈及胎儿均有不良影响,对母亲的影响主要有:易发生高血压、全身水肿、易感染、流产、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羊水过多、妊高症及母亲发展为2型糖尿病等。对胎儿的危害主要有:形成巨大胎儿、畸形发生率增加,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及将来发生肥胖的风险增加,有可能出现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几率增加。一旦诊断应积极治疗,尤其是有以下情况的孕妈妈更应警惕:有糖尿病家族史、GDM病史、巨大胎儿分娩史、无明显原因的多次自然流产、胎儿畸形史、死胎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娩史等,应尽早监测血糖,一旦发现异常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