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炎热的夏季,皮肤病人增多,在门诊又见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去年得的皮肤病已经被治好了,怎么今年又“犯”了呢?经了解,他们均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心理因素精神情绪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不是所有的皮肤病的发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但每一种皮肤疾病与心理因素有着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的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变化,有的可能是直接诱因,过重依赖药物治疗,顾此失彼。
皮肤病人需要做到:1、充足睡眠。2、忌酒,不吃辛辣食物。3、保持心情畅快,提高皮肤抵抗力,防御不良因素的侵害。例如,一位企业老板,身体很好,但只要工作紧张、压力大,皮肤就起小红疙瘩,很痒,医生诊断为皮炎。虽然经药物治疗好了,但是夏天又犯了,如此反复迁延不愈,后来他改变了生活方式,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睡眠,不再熬夜;在各种应酬的场合均以茶代酒;工作压力大时,就出去旅游,在优美的山水间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慢慢地皮肤病自然康复。这说明精神、情绪等心理因素的治疗在皮肤病治疗中起很大的作用。
生活规律被打乱,经常熬夜,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力大的状态,会使皮肤细胞的调节活动失常,影响表皮细胞活力,轻则皮肤暗淡无光泽或出现小疙瘩发痒,重则导致湿疹、人工性荨麻疹、痤疮、神经性皮炎甚至带状疱疹等皮肤病。一方面,病人被反反复复出现的各种皮损困扰着,另一方面,由于不能正常休息和工作,影响精神和情绪,又导致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以下三个方面对于皮肤病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1、诊前心理疏导,在皮肤科走廊区,放一小型电视屏幕或图板,介绍一些常规的科普知识,消除人们对于一些皮肤病的不正确态度和不必要的防范,为病人营造轻松的候诊环境。
2、对于一些发生在面部、颈部、手部的皮肤病,患者往往心理压力比较大,这时安慰病人不要着急,想办法利用现有条件,如照射激光,做面膜等很快改善皮损,减轻症状;如有社交场合,可以暂时遮盖皮损;同时做好心理疏导。
3、使病人了解心理因素尤其是精神情绪因素与皮肤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加强锻炼,调整心态,切忌易怒,易怒不仅损害肝脏等器官,也导致皮肤受损,受到不良刺激时应尽快解脱出来,或采用适当的方式宣泄一下,必要的请教心理医生,接受心理治疗。
作为皮肤科的医务人员,在给予皮肤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重其心理诱因,既要坚持以诊疗为主,还要给予病人强有力的心理支撑,药物和精神层面同时治疗,标本兼治,使皮肤病减少复发或不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