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至10%,知晓率为8%。北京市某社区65岁以上除外高血压和糖尿病且自我评价健康的社区居民,已属中等以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达26.3%。最近美国资料显示,60岁以上人群有超过65%的人肾功能减退,而80岁以上者更有87%肾功能减退。尿毒症患病情况为每百万人口约为300至1000人,每年每百万人中就有90至100人患有尿毒症。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通过尿液的生成和排出,带走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人体的异物,调节细胞内、外的液量和渗透压,保留并调节身体内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氯离子及碳酸氢盐等,排出氢离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使人体内环境处于正常稳定状态。另外,肾脏还直接或间接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激肽、活性维生素D等,在促进红细胞生成、保持血压稳定及磷、钙代谢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生殖,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早期发现 提高健康品质
慢性肾脏病是指病人有肾脏损害持续3个月以上或肾功能减退(以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毫升/分钟/1.73平方米体表面为标准,正常人为90毫升/分钟/1.73平方米体表面以上)持续3个月以上。慢性肾脏病包括了任何病因导致的慢性肾脏损害及肾脏功能从正常到完全丧失的全过程。慢性肾功能不全(或称慢性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已发生损害且缓慢进展到功能完全丧失的过程。而尿毒症则是肾功能丧失的晚期状态,此时肾脏85%至90%以上的结构已被疾病破坏,绝大部分肾功能丧失,已处于不可恢复的状态。
很多慢性肾脏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患病隐袭,早期病人常常没有明显不适的感觉,或仅有轻度腰酸、乏力,往往不去医院就诊,致使疾病不能早期发现。甚至有些尿毒症患者到了出现心力衰竭、尿毒症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时才来就诊。如果患者出现了疲乏无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口中尿素味、面色苍白、头痛、头晕、皮肤瘙痒、夜尿增多、尿量减少、眼睑及双下肢浮肿等症状,或患有高血压、贫血、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时间使用中西药物的病史,都应该进行肾脏检查。如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尿、血尿,血常规检查有贫血,血液肾功能检查有肌酐、尿素氮增高,做肾脏彩超显示肾脏缩小等阳性结果,可以早期发现尿毒症。
严把入口关 以防肾损伤
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蛋白质成分,因此,为了减少体内垃圾的堆积,减轻残余肾排泄的工作负担,蛋白质摄入量必须和肾脏的排泄能力相适应,要采取优质低蛋白饮食。血肌酐含量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比如,当血肌酐为177至442umol/L时,摄入的蛋白质以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至0.6克为宜。当血肌酐超过442umol/L时,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进一步减少。以60kg体重为例,每天食物蛋白质的摄入总量不超过36克(指食物中含纯蛋白质的量,如一个鸡蛋重量约50g,而含纯蛋白质的量约为9g)为好。蛋白质宜选优质动物蛋白,如鸡蛋清、牛奶、瘦肉、鱼等。但是,必须强调的是限制蛋白质摄入亦不可过度,避免导致病人出现营养不良。如有条件,患者在每天每公斤体重0.4至0.6g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可同时补充适量的必需氨基酸或复方α-酮酸。应用低蛋白、低磷饮食,单用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可具有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如果患者已经开始了透析治疗,蛋白质的摄入量要提高到每天每公斤体重1.0至1.2克左右。
同时,还必须补充足够的能量。每日每公斤体重30至35千卡的热量,主要由粮食中的淀粉、适量的植物油供给。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食物,如蛋黄、肉松、动物内脏、乳制品、骨髓等,由于它们的含磷量较高而不宜食用,因为磷的贮留可促使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为减少食物中的含磷量,食用鱼、肉等都可以先水煮弃汤后再进一步烹调。
食盐量应视病情而定,如有高血压、水肿者,宜用低盐饮食,每日2至3克盐。应避免腌渍、罐头食品。对刺激性食品(酒、辣椒),应该予以严格限制。尿量在1000毫升以下,应注意控制液体的摄入,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也要适量。尿量少或透析次数少、血钾高的病人,必须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物,如梨、香蕉等。
科学防治尿毒症的方法
尿毒症患者如果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对于尿毒症患者,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非常重要,另外还要监测肾功能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化验指标,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控制病因,去除诱因。应确定尿毒症的病因,针对可控制的原因采取对因治疗,如高血压患者应有效控制血压,使之维持在理想水平;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治疗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要去除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不利因素,如饮食未控制,血容量不足,感染,肾毒性药物,尿路梗阻,心血管病变,贫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急性应激状态等。
2、维持身体内环境平衡,促进毒物排泄。可以使用利尿剂减轻水潴留;口服或者静脉点滴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口服氧化淀粉或活性炭制剂,吸附渗入肠道的体内代谢毒素;使用缓泻药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肠道排泄毒素等。
3、积极治疗尿毒症的并发症。对高血压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不仅可以控制高血压的某些症状,而且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对靶器官(心、肾、脑等)的损害。透析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压应在130/80mmHg,但维持性透析患者血压一般不超过140/90mmHg即可。治疗已经并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可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维生素等纠正肾性贫血。使用钙剂及骨化三醇等纠正钙磷代谢紊乱、肾性骨病,还要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
4、选择适宜的肾脏替代治疗措施。肾脏替代治疗的方法主要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血液透析是靠血透机将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器将体内潴留的水、毒素等物质排出。腹膜透析是将腹透液灌进腹腔保留,血液循环至腹膜的毛细血管,其中的毒性物质通过带有微孔的腹膜渗透到腹腔的腹透液中,再将腹透液通过腹壁导管,每日定时放出体外,再灌入新鲜的腹透液保留,通过每日3至5次的放液及灌液进行水及毒素的清除。肾移植是最好的肾替代治疗方式,可以完全代替失去功能的自身肾脏而工作,但需要持续使用抗排异反应药物,以免移入的肾脏被机体破坏掉。
专家建议
尿毒症患者对透析方法要有所了解,医生应对患者何时可能进入到透析的时间作科学的评估,并从整体临床思维的角度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工作,以便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充分准备配合治疗。对需要做血液透析者,必须提前1至4个月做动静脉内瘘手术,以便血液透析时建立引血通路,避免出现紧急情况时深静脉内置管,这样既可以减少痛苦又可以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健康人群也要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时发现肾脏病变。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也有可能损伤肾脏,应避免或慎重使用,如庆大霉素、磺胺类抗生素、消炎痛、扑热息痛、激素、造影剂等。同样,一些中药饮片及成药也可以导致肾损害,也需避免或慎重使用。
医疗纠偏
误区之一:什么时候做透析都行。
陈建华纠偏:把握好最佳透析时机非常重要。当血肌酐水平在707umol/L以上或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到15ml/分钟(肾脏功能约为正常的15%)以下时,就应该进行透析治疗了,糖尿病病人还需略提早些。否则,大量的毒素和水积聚在身体内会导致各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引起严重的心力衰竭、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误区之二:因担心透析会上瘾,所以不想做透析。
陈建华纠偏:首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透析是不会上瘾的。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病因控制了,肾脏功能会部分或完全恢复,不需要长期透析治疗。如果病情需要做透析但患者没有及时做,不但患者的病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还会影响日后肾移植及生存效果。发现尿毒症后,要在肾脏专科医师的管理和指导下,尽早进行规范的系统治疗,必要时采取适宜的肾脏替代治疗,一样可以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工作。
延伸阅读
五个招数有助肾健康
招数一: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
招数二:大便保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
招数三:饮水可养肾。
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的负担。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措施。
招数四:吞津助滋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招数五:饮食能保肾。
补肾的食物有很多。中医认为,黑色食品能入肾强肾,如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肾虚有阴阳之分。肾阴虚者,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肾阳虚者,应选择羊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