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脊柱自上而下有4个像弹簧样的生理弯曲,使人体保持平衡,对运动产生的震荡给以缓冲,有效支持和保护内脏的安全,它是人体名副其实的“顶梁柱”。但是如果“顶梁柱”得不到很好的呵护,就极易受到伤害。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80%患有各种脊椎病,在我们接诊的患者中也有许多被脊椎异常所困扰。
莫忽视脊柱健康
时下众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重视孩子们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日常保健。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中小学生中,学习姿势不正确、生活习惯不良者约占70%至80%。如有的孩子长时间趴着低头看书;写字时歪头、端肩;有的孩子爱躺在沙发上看书、看电视等等。种种不良的姿势和习惯都容易使脊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使颈、胸、腰椎前伸、前屈或侧弯,这样不仅使脊椎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脊椎部的肌肉、韧带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从而发生颈椎病或脊椎侧弯。
此外,咽喉部或颈部患有急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易诱发颈椎病症状,或使病情加重;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发生各种脊椎病;焦虑紧张、烦躁恼怒等不良情绪会使脊椎病症状加重。
保持四种良好姿势
要保持脊柱健康,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特别是青少年,良好的姿势对他们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坐姿:坐位时臀部要充分接触椅面,双肩后展,脊柱正直,两足着地。写字时头部略微前倾,两肩之间的连线与桌缘平行,前胸没有受压迫感,使头、颈、肩、胸保持微微绷紧的正常生理曲线。站姿:站立时应收腹挺胸,双肩撑开并稍向后展;双手微微收拢,自然下垂;下颌微微收紧,目光平视;后腰收紧,骨盆上提,腿部肌肉绷紧,膝盖内侧夹紧。从侧面看,耳、肩、髋、膝与踝应处于一条垂线。有一种在微微绷紧中轻松自如的感觉。走姿:走路时双脚尽量走在一条直线上,走时脚跟先着地,脚掌后着地,并且胯部随之产生一种韵律般的轻微扭动,双手微微向身后甩,如行云流水。卧姿:睡觉要选好枕头,以中间低、两端高的枕头为佳,这样有利于保持颈椎前凸的生理体位。仰卧时枕头放置在头与肩部之间,使颈椎的生理前凸与床面之间的凹陷正好得以填塞。青少年不宜睡尼龙丝绷床、泡沫塑料床垫和席梦思床,应选用木板床,上面铺软硬适度的床垫、被褥,这样有助于维持脊柱的平衡状态,使身体感到舒适。
强健骨骼四要点
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饮食合理,适度锻炼。这样可使机体的生命节律有序地运转,各脏器生理功能平衡,代谢正常,体质增强,能够防止和延缓骨骼衰老。活动颈背部:对中小学生来说,伏案学习20分钟后,需抬头仰视2至3分钟;下课后要走出教室活动;1至2小时左右,可向左右转动头颈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幅度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也可利用两张桌子,两手撑于桌面,两足腾空,头往后仰,坚持5秒钟,重复3至5次,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对脊椎的保健。适度晒太阳:每天适度晒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帮助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注重补钙:青少年每天摄入800至1000毫克钙才能保证骨骼的正常代谢,获得理想的骨钙峰值。
科学矫正很重要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脊椎会出现退变,但这种退变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矫正的。矫正应该从儿童期做起,有症状的人要通过矫正进行治疗,无症状的人要通过矫正对脊柱进行“维护”。
脊椎矫正学是医学与美学的综合学科,以X线学、解剖学、生物动力学等现代医学为基础,容纳了中医按摩等传统手法,体现出了中西医结合的魅力,被称为“不见血的手术”。它注重人体的整体研究,用维护、修复自然生理与物理平衡的方法,通过施于脊柱的外力,使人体的脊椎骨之间产生方向准确的移动,达到调整脊椎“偏位”的目的。脊椎矫正适用于因脊椎不正常所引起的大部分急慢性脊椎病,包括各种椎体综合征、脊柱侧弯、各种急慢性脊柱损伤、腰椎病变等疾病。
脊椎病是机体退变所引起的疾病,因此通过科学矫正给脊椎“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减缓退变的发生,就可使脊椎病的发病率保持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上。此时再同时配合服用根痛平颗粒,加快血液循环,肝肾得以滋益,髓海得充,经络得以宣通,气血得以调和,有利于脊柱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