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天的到来,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每个宝宝都会有发生秋季腹泻的可能,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宝宝更易发病。当宝宝上吐下泻时,家长们都很着急,恨不得马上让宝宝地好起来!于是,一股脑儿地给孩子服用各种药物。然而,宝宝非但不见好,反而越拉越厉害,甚至拖至几个月不愈,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下面就与家长朋友们谈一谈小儿秋季腹泻的防治及护理常识。
一、为何秋季小儿腹泻频发
(1) 由于1~2岁的宝宝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所以,身体需要的营养及热能较多。然而,消化器官却未完全发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较少。因此,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腹泻。
(2 )由于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以,饮食稍有改变,如对添加的离乳食品不适应、短时间添加的种类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断奶;或是饮食不当,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气温低身体受凉加快了肠蠕动、天太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及秋天温差大、小肚子易受凉等,都可引起腹泻。
(3) 由于全身及胃肠道免疫力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泻;宝宝因抵抗力较低而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中耳炎、肺炎时,也常可引起腹泻。
二、怎样判断宝宝患了腹泻病?
1、根据排便次数:正常宝宝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黄色条状物。腹泻时即会比正常情况下排便次数增多,轻者每天4~6次,重者可日达10余次,甚至数十次。
2、根据大便性状:为稀水便或蛋花汤样便,有时呈黏液便或脓血便。宝宝同时伴有吐奶、腹胀、发热、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现。
三、宝宝腹泻家长做什么?
1.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看大便是什么样子很重要,如果是糊状或(小孩子)大便里有不消化的奶瓣儿,量不大,不是水样便,也不是黏液脓血便,可以暂时不处理,观察一下。如果是水样便,每次量很多,或肉眼看见黏液或血丝,应立即去医院化验大便。
2.收集孩子大便有技巧:如果孩子刚腹泻,判断不了病情,孩子看上去精神很好,能吃能玩,脸色不差,可以把孩子大便收集到塑料袋里,立即送就近医院化验,不要超过半小时,大便里最好不要混入尿液,不要从地上或尿布上搜集大便,最好让孩子拉在塑料袋上,取样的大便不需要太多(因为检验师是通过显微镜观看的,不要太多大便),最好挑看上去有黏液或血丝的地方。如第一次化验正常,不要相信一次的化验结果,如方便,可以再送一两次看看。
3.观察孩子是否有脱水现象:如孩子哭时泪少或无泪,加上尿少,说明脱水很严重,要立即给孩子补液。如孩子不吐,可以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市面有售),或临时喂点淡糖盐水。如呕吐很严重,不能进食,需要去医院输液。同时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现象,如温度超过38.5度以上,要适当选择退热药。
4.家长们除了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以外,还需要进行以下观察,以便提供给医生:量孩子体温,看身上有无皮疹或其他异常表现,腹泻是出现在发烧前还是发烧后,还要看孩子的精神面貌,是否有精神差,阵发性哭闹,尿少,呕吐等。
四、腹泻宝宝该怎么吃?
1、传统做法的弊端:许多家长认为,腹泻时进食会加重宝宝肠道负担,而禁食可减少大便次数。但此种做法导致的腹泻病程延长和营养不良,对患儿会造成更大、更长久的危害。急性腹泻患儿继续饮食虽可能增加大便量,但其体重增长率可接近正常,而禁食则会使体重下降。
2、特殊情况下需禁食:对于严重腹泻尤其伴有呕吐的宝宝,继续喂食会加重或延长腹泻,需禁食6~10小时,接受静脉补液。待腹泻稍缓,再继续喂食以保持机体营养平衡。
3、饮食需要合理调整:一般主张在腹泻期继续给宝宝喂食,以满足其生理需求,但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合理调整。虽然消化道功能降低,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营养素,研究显示,急性腹泻时,仍可吸收所摄入糖的80%以上,蛋白及脂肪的60%左右。
五、喂养方法因人而异
1、吃母乳的宝宝要继续哺喂,但喂奶时间缩短为5分钟,只让婴儿吃到脂肪含量较少的前奶即可,以便减轻胃肠的负担。
2、人工喂养的宝宝,可吃去乳糖的奶粉,或1/2稀释牛奶,如果减量后婴儿不够吃,可以添加含盐分的米汤,或哺喂胡萝卜水,新鲜蔬菜水,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
3、已经加粥等辅食的小儿,可稍微减量喂养。要根据小儿的情况保证喂水。6个月以上的宝宝除继续哺乳外,可再喂食少油、少渣、含蛋白质稍高的粥类食物,如藕粉、蛋花粥、鱼粥和果泥(苹果泥、胡萝卜泥)等,在腹泻减轻后再逐步过渡到正常的饮食。病情越重,消化道功能的恢复越慢,此时不能只喂给糖粥、米汤、面粉等,还须注意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切忌过早给予不易消化或油腻的食物。
4、对于过敏性腹泻的宝宝要根据过敏食物的检测结果严格饮食管理,避免接触过敏源。从饮食中除去该相关成分,但不应限制已经耐受的食物。如牛奶过敏所致的腹泻,应从食物中去除牛奶等,用豆奶、肉汤和酪蛋白水解物代替,或改用代乳粉喂养。如麦类过敏所致的腹泻,需停用所有含麦类的食品,给予含果糖与葡萄糖的食物及脱脂牛奶,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蛋白质食品,酌情增加淀粉及脂肪食品。
六、腹泻宝宝的家居护理重点
重点1 及早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
很多家长只要宝宝一腹泻,便急着往医院跑。其实,宝宝在腹泻一开始时,多为轻度脱水。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全可在家里进行治疗。这样既及时又方便,还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宝宝恢复病情很有利处。那么,家长们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宝宝是否是轻度脱水。轻度脱水的宝宝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时要少,颜色发黄,并且表现出烦躁、爱哭。
家长可从以下几种补液方法中选择一种:⑴用自制的糖盐水补液,即在500毫升的温开水中加入1.75克精食盐和10克白糖,1.75克精食盐相当于啤酒瓶盖的一半儿,10克白糖相当于2小勺;⑵用自制的米汤加盐液体补液,即在500毫升米汤中加入1.75克的精食盐;⑶用医生给开出来的ORS(口服补液盐)补液,ORS补液盐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时按说明书配成液体即可。然后,在最初4小时里,按宝宝的每公斤体重给予20~40毫升液体。此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岁以下的宝宝可每隔1~2分钟便喂上一小勺,大一点的宝宝则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宝宝呕吐,待10分钟后再慢慢地喂;一旦宝宝出现眼睑浮肿,表明补液有些过量,应暂时改喝白开水或母乳。注意,不要把ORS补液盐加在奶、米汤、果汁或其他饮料中,并且按说明配制完毕之后,不能再往里加糖,否则影响补液效果。
重点2 给宝宝丰富的食物以防止营养不良
腹泻时宝宝的喂养方法前面已经提到,此处不再重复。
重点3 对宝宝的小屁屁要倍加呵护
由于宝宝排便的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因此,宝宝每次排便后,妈妈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特别是注意肛门和会阴部的清洁,最好用柔软清洁的棉尿布,且要勤换洗,以免发生红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发红了,应将它暴露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一些尿布疹膏。
重点4 严密观察宝宝病情的发展
如果宝宝烦躁不安加重,囟门和眼窝出现凹陷,哭时眼泪少,看上去口干舌燥,并且,用手捏起大腿内侧的皮肤然后马上松手时,皮肤皱褶变平的时间超过2秒。这种情况表明宝宝的身体脱水已经较重了;或在家已经治疗了3天,但病情总不见好转,出现频繁的大量水样便,呕吐、口渴加剧,不能正常进食进水,补液后尿仍很少,宝宝发烧及便中带血等症状,则需赶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诊治。
七、掌握“一多四不”原则
1、多补充水和电解质
腹泻的严重后果就是引起婴儿从大便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加上呕吐、少饮,很容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使病情加重。所以给腹泻患儿多补充水和电解质是治疗腹泻的关键。一般每天补液量为每公斤体重约100毫升,其中糖2克、盐0.5克,可让宝宝随意口服。如有呕吐仍可少量多次喂饮,呕吐停止后即可喂哺奶类。失水严重的还应该静脉补充液体。
2、不要禁食
腹泻时婴幼儿自动饮食减少,排出增加,肠道吸收障碍,而婴幼儿营养的需要相对较高,如营养补充不足,限制饮食太严,禁食时间长很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出现代谢紊乱,以致病情迁延。奶类制品是最适合宝宝消化和需要的食品,腹泻婴儿以母乳喂养者应继续喂母乳,没有母乳者可以用牛奶代替,一般就可以保证宝宝的营养需要。
3、不要止吐
呕吐可能是腹泻的早期症状。如果由于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不但不要止吐,还应该洗胃,把有毒食物清洗干净。所以,治疗婴幼儿腹泻引起的呕吐,不是止吐,而是补充由呕吐引起的体液损失,可以反复多次少量喂水。
4、不要止泻
有些年轻妈妈看到宝宝腹泻不止,急着要求医生快快把腹泻止住或者自作主张去买止泻药给宝宝吃,结果不但腹泻没有止住,还可能加重病情。治疗腹泻的方法不是急于去止泻,而是应该补充因腹泻引起的机体脱水和营养不足。
5、不滥用抗生素
婴幼儿腹泻多数是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有的家长病急多投医,今天去了这家医院,明天又去找另一家,刚用上一种抗生素,又换上另一种,造成抗生素应用过多过杂的现象,不但对腹泻康复不利,还可能引起抗生素诱发的腹泻,使腹泻治疗更加困难、复杂和迁延。
当然,要保护孩子远离腹泻危害,做好预防是基础。
首先,在饮食上,奶粉喂养的婴儿需对使用的餐具等物品进行严格消毒;母乳喂养的母亲要注意勤洗澡。
其次,夏秋交替时,早晚温差大,家长在晚上给孩子换尿布、换衣服和睡觉时都应当心着凉。最好用毛巾、浴巾包住孩子的肚脐,以免着凉,引起腹泻。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因此,父母要注意在腹泻流行季节,不要接触患病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场所玩耍;孩子在户外活动结束回家之后,需要立即洗手。
最后,建议在季节交替之际,最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并定期进行家居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