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汽车突然刹车,坐在车上的王先生猛然向前一倾,腰部扭了一下。顿时,他感觉腰部剧痛,不能活动,同伴急送他到医院就诊。医生为他做了详细检查,X光片显示:王先生第四、第五腰椎棘突偏位,椎间隙明显变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生理曲度消失。医生分析认为,第四、五腰椎位于腰部最下部,承受着上半身百分之百的重力,最容易退变受损伤。王先生的腰椎原来就有退变,椎骨线长期“偏位”,间隙变窄,弹性消失,使腰椎间盘受力不均。此次遇到突然的振动,椎间盘内压力升高,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造成了疼痛和功能障碍。正常人的脊柱自上而下有4个像弹簧样的生理弯曲,使人体保持平衡,对运动产生的震荡给以缓冲,有效支持和保护内脏的安全,对人体来说,它是名符其实的“顶梁柱”。但是据调查,我国40岁以上的人80%患有各种脊椎病,许多人的头痛、颈痛、背痛、腰痛和手足麻木基本上源于脊椎异常。
脊椎的结构和作用
脊椎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的24块骨头组成,每一块骨头有6个关节面,可以向6个方向旋转,可形成上亿种不同转动方向的排列组合,而任何一块骨头的错位也都有可能造成身体的不适。正常的椎骨体排列呈现优美的几何曲线,从侧面看有4个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和固定的骶骨弯曲。脊椎的每条线都应该是“对位”的,椎间盘基本平行,左右对称。最佳的椎骨对线形成最佳的关节功能,既可使躯体处于轻松自如的运动状态,又能让四面八方来的外力通过正常脊椎对线平均分配到各个部位,当人体遇到磕绊、摇摆、振动、失足等突发情况,柔韧的椎体弧度会充分显示出伸缩性和支持性,以缓冲、化解外力。反之,当椎骨退变后,椎骨线出现“偏位”,就不能有效化解外力所带来的冲击,从而易造成椎骨损伤。
为何会得脊椎病
人们常说“生活把脊梁压弯了”,并不是没有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椎的确会出现退变、“偏位”,使生理曲度发生改变。脊椎从30岁左右就开始退化。退化程度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无症状期:脊骨线开始变形,但还没有症状,这时疾病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二是轻度退化期:椎骨线“偏位”,出现脊椎关节病变,如椎间盘变窄、骨质增生等。此时伴随神经受压症状,可出现手臂、腿脚发麻等现象。一般多发生在30至50岁之间。三是明显退化期:症状明显加重,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功能的水平,多发生在50岁至65岁之间。四是功能障碍期:某些关节完全“锁住”,神经受到压迫并且影响了某些器官的正常功能,一般发生在65岁以后。突发的椎骨对线不良可发生在脊椎的任何区段,越是薄弱之处,越容易被损伤。有时候咳嗽、打喷嚏都会引起小关节错位。目前脊椎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典型脊椎病症包括:颈椎综合征,表现为头痛、头晕、头部活动受限、手臂麻木等;胸椎病症,表现为背酸胀痛、呼吸不畅、功能性心脏病、胃肠功能紊乱等;腰椎病症,表现为腰痛、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下肢麻木等。
长期不良姿势影响脊柱健康
脊椎是多事之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青少年常被脖子僵硬、腰酸背痛、头晕目眩、手臂麻木等病痛所困扰。据中国儿童发展中心调查统计,我国儿童脊柱侧弯症的发病率高达25%以上。还有资料显示,近十几年来,在青少年中颈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长期不良姿势是青少年发生脊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时下众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重视孩子们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日常保健。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中小学生中,学习姿势不正确、生活习惯不良者约占70%—80%。如有的孩子长时间趴着低头看书;写字时歪头、端肩;长期一个姿势背着书包上下学;有的孩子爱躺在沙发上看书、看电视等等。种种不良的姿势和习惯都容易使脊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使颈、胸、腰椎前伸、前屈或侧弯,这样不仅使脊椎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脊椎部的肌肉、韧带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从而发生颈椎病或脊椎侧弯。
此外,咽喉部或颈部患有急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易诱发颈椎病症状,或使病情加重;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发生各种脊椎病;焦虑紧张、烦躁恼怒等不良情绪往往使脊椎病的症状加重。
良好姿势四要点
要保持脊柱的健康,青少年首先要有良好的姿势。一是坐姿。坐位时臀部要充分接触椅面,双肩后展,脊柱正直,两足着地。写字时头部略微前倾,两肩之间的连线与桌缘平行,前胸应没有受压迫感,使头、颈、肩、胸保持微微绷紧的正常生理曲线。二是站姿。站立时应收腹挺胸,双肩撑开并稍向后展;双手微微收拢,自然下垂;下颌微微收紧,目光平视;后腰收紧,骨盆上提,腿部肌肉绷紧,膝盖内侧夹紧。从侧面看,耳、肩、髋、膝与踝应处于一条垂线。有一种在微微绷紧中轻松自如的感觉。三是走姿。走路时双脚尽量走在一条直线上,走时脚跟先着地,脚掌后着地,并且胯部随之产生一种韵律般的轻微扭动,双手微微向身后甩,如行云流水。四是卧姿。睡觉要选好枕头,以中间低、两端高的枕头为佳,这样有利于保持颈椎前凸的生理体位。仰卧时枕头放置在头与肩部之间,使颈椎的生理前凸与床面之间的凹陷正好得以填塞。青少年不宜睡尼龙丝绷床、泡沫塑料床垫和席梦思床,应选用木板床,上面铺上软硬度适中的床垫、被褥,这样有助于维持脊柱的平衡状态,使身体感到舒适。
健康生活方式强健骨骼
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饮食合理,适度锻炼。这样可使机体的生命节律有序地运转,各脏器生理功能平衡,代谢正常,体质增强,能够防止和延缓骨骼衰老。
活动颈背部。对中小学生来说,伏案学习20分钟后,需抬头仰视2-3分钟;下课后要走出教室活动;1~2小时左右,可向左右转动头颈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幅度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也可利用两张桌子,两手撑于桌面,两足腾空,头往后仰,坚持5秒钟,重复3~5次,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对脊椎的保健。
适度晒太阳。每天适度晒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帮助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
注重补钙。青少年每天要摄入800-1000毫克的钙,才能保证骨骼的正常代谢,获得理想的骨钙峰值。
科学矫正脊柱保持年轻状态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脊椎会出现退变,但这种退变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矫正的。矫正应该从儿童期做起,有症状的人要通过矫正进行治疗,无症状的人要通过矫正进行“维护”。定期进行脊柱检查和矫正,可阻止脊柱的不良倾向,否则任其发展,最后不但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还可能缩短寿命。
脊椎矫正学是医学与美学的综合学科,以X线学、解剖学、生物动力学等现代医学为基础,容纳了中医按摩等传统手法,体现出了中西医结合的魅力,被称为“不见血的手术”。它注重人体的整体研究,用维护、修复自然生理与物理平衡的方法,通过施于脊柱的外力,使人体的脊椎骨之间产生方向准确的移动,达到调整脊椎“偏位”的目的。脊椎矫正适用于因脊椎不正常所引起的大部分急慢性脊椎病,包括各种椎体综合征、脊柱侧弯、各种急慢性脊柱损伤、腰椎病变等疾病。
脊椎病是机体退变所引起的疾病,因此通过矫正给脊椎“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减缓退变的发生,就可使脊椎病的发病率保持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上。此时再同时配合服用根痛平颗粒,加快血液循环,肝肾得以滋益,髓海得充,经络得以宣通,气血得以调和,对脊柱恢复健康有极大的效果。
专家建议
除了通过专科医生进行脊柱矫正外,要保持脊柱的年轻状态,我们平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节奏有张有弛,防止过度疲劳引发脊椎病。
2、常言道“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这提示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体位、生活体位、运动体位及睡眠体位。
3、避免外伤,中年人要特别避免突发用力。搬重物时最好戴腰围(或在腰部缠上布带),腰围的作用是增强整个骨盆的支持性。
4、风寒、风湿是脊椎病的两大主要诱发因素,应避免这两种因素。
5、女性最好少穿高跟鞋、厚底鞋,因为穿高跟鞋、厚底鞋不仅会增加女性患膝关节炎的危险,也会诱发脊椎关节病。
6、加强锻炼,通过锻炼身体、保健操等手段,加强对脊柱肌肉的强化练习,增强其功能,以保持脊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医患连线
问:患了颈椎病能进行体育锻炼吗?
张炳冉: 根据所受压迫与刺激部位的不同,颈椎病分为以下几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颈型,复合型,对于大多数类型的颈椎病患者来说,体育锻炼是有效的。但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和食管型颈椎病患者来说,体育锻炼往往达不到其目的。食管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体前缘的骨刺形成压迫食管而引起吞咽困难,所以体育锻炼无法减轻其症状,而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颈椎管的管径变小而使脊髓受到压迫,脊髓在椎管内缓冲间隙缩小、若锻炼方法不当,还可能使症状加重。另外,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动脉受压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致,在锻炼时若不加注意,而进行剧烈的旋转练习则有可能引起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导致晕厥。
问:腰椎管狭窄症是怎么回事?
张炳冉:维持脊柱正常活动的椎间盘发生退变,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这时人体会发生代偿,椎体的前后缘出现骨质增生,椎管后缘出现韧带肥厚和小关节肥大。通过这些代偿,增加上下位椎体接触的面积,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因此,腰椎的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是人体的一种代偿现象,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过度增生的椎体后缘的骨赘和椎管后缘肥大的韧带、小关节会侵占椎管容积,而使椎管内容纳的神经组织受到压迫出现临床症状,尤其是先天椎管发育狭窄的患者更易出现症状,医学上称为腰椎管狭窄症。典型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随着神经的压迫,出现上下肢的沉重感,通过弯腰休息可好转,医学称为间歇性跛行。可口服药物和卧床休息目的是营养神经、缓解神经压迫的症状,牵引不适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随着症状的加重,间歇性跛行的行走距离不足500米时,可考虑通过手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