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居于全球恶性肿瘤第五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发病人数超过62.6万、死亡人数接近60万,我国肝癌死亡人数约占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居第二位。在我国90%以上的肝癌病人是由于患有乙肝或丙肝而引发的,由于临床发现肝癌时多数已处于晚期,80%患者失去了手术和肝移植治疗的机会。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肝癌根治性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及肝移植三种方法。尽管手术治疗(包括肝移植和肝切除术)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有的患者肝硬化程度重、肿瘤位置居中、并发症多、费用高等诸多原因,能够或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者仅占20%左右。进一步提升非手术治疗手段的疗效,让更多患者通过微创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并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护肝功能储备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无疑是我国肝癌临床治疗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肝癌射频消融在国外始于1989年,在我国启动于1999年,近十年来,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局部治疗方式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逐渐成为了肝癌治疗的主要方式。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是,医生采用影像引导,将射频消融电极针通过患者腹部2毫米的微小针孔,直接穿刺到肝肿瘤部位,利用放射高频电磁波使癌组织中正负离子高速震荡,摩擦产热,局部温度达到90℃,导致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等一系列变化。与传统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相比,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具有以下特点:(1)微创、风险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既避免了开腹手术对病人造成的巨大创伤,又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2)可重复治疗,对复发或局部残留病灶可以及时进行治疗,且不会对后续治疗增加难度。(3)适应症广,对于肝硬化严重、全身状况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射频治疗亦可以取得治愈效果,该项技术是目前杀伤肿瘤细胞较多而损害机体较轻的“导向治疗方法”,无过又无不及,可有效地“歼灭”肿瘤细胞。
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发展及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该项技术已经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从最开始的治疗晚期肝癌到现在应用于早期小肝癌的治愈性治疗,射频消融技术作为治愈性手段的潜质正在日益凸显,逐渐成为继肝移植术和肝切除术之后的又一个治愈性治疗方式。另外,射频消融作为肝癌局部治疗家族中的一员,以其疗效的确定性、开展的广泛性、操作的简便性和推广的普适性等优势,已成为了肝癌局部治疗的首选方式。以射频消融治疗为主的微创治疗已与上述两项传统的手术方式一起成为肝癌临床治疗的“三驾马车”。
在我国未来十年医学发展战略的实施,小肝癌的筛查工作将得到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肝癌患者将会在早期肝癌或小肝癌阶段被检出;随着人们对射频消融疗效的进一步认识,肝癌患者正在乐于接受这项微创技术, 以下情况射频治疗略优于手术切除:(1)中央型小肝癌(直径小于5厘米),特别是对于直径≤3cm的病灶。(2)术后复发性小肝癌,如再次手术切除,由于剩余的肝组织不多,此时射频治疗更为合适。(3)不宜手术切除、手术切除风险大,或者是肝功能欠佳的小肝癌,射频治疗并发症少,优于手术切除。(4)多发性小肝癌,特别是分布在不同肝叶或段的病灶,手术切除范围广,易发生术后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射频治疗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
链接
承德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在承德市率先开展了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技术,已为多例肝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均收到了确切、满意的疗效,个别晚期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恢复正常生活的最长时间已超过3年。承德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对胆道与肝脏结构与功能具有深入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难度肝胆外科技术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对肝脏特殊部位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该科对于射频区域化消融理念为“连同肿瘤所在门静脉支配肝段更可能存在转移肿瘤细胞的区域一并消融毁损”,其治疗效果已受到业内同行的关注与认可。53岁的赵先生于2009年被检查出患有乙状结肠癌合并肝内多发转移癌,承德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医务人员在对其进行乙状结肠癌局部切除后对肝脏多发转移癌进行了射频消融术,并为赵先生制定了效果好、反应小、国内先进的化疗方案。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赵先生已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经定期复查病情稳定。2010年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成功为一例原发性肝癌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做了射频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