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约挂号
  • 检验检查报告
  • 首页
  • 医院简介
    就医指南
    地理位置
    医院概况
  • 内科系统
    外科系统
    医技系统
    其他系统
    科室导航
  • 内科专家
    外科专家
    生殖医学科专家
    妇产科专家
    儿科专家
    其他专家
    名医风采
  • 院内新闻
    医院动态
  • 信息公告
    医疗服务
    医院资质
    信息公开
  • 科普文章
    健康视频
    健康宣教
  • 价值理念
    人文驿站
    医院文化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本科及研究生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
  • 患者来信
    患者心声
  • 秋季谈养生
  • 来源:中西医结合科 张学红
  • 发布时间:2009-11-21
  • 浏览:2032
  • 秋季处于炎夏与冷冬的交替,身体需要更多的呵护,以储存足够的能量过冬。从中国传统节气看,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且早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尤其老人、小孩抵抗力弱更容易感冒、咳嗽。除了上呼吸道疾病外,有些人会出现皮肤干燥、嗓子发干、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或腹泻、便秘等肠胃功能失调。另外,立秋之后天气渐凉,中医认为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旧病也易复发。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健养生。

    另外,秋天是比较沉淀与安静的季节,大自然的变化有时也难免会让人落入忧郁或负面的情绪当中,这是正常的,但千万要懂得调适,不要让自己沉浸于大自然万物凋零萧瑟的气氛当中而不可自拔,否则身体的各种生理作用也会连带受影响。《红楼梦》的作者很懂医道,所以塑造艺术形象时完全符合生活真实。林黛玉到了秋天见落花而大为伤感,使原本体弱之躯更因肺痨复发而夭亡了! 

    随着中医理论“治未病”的普及,一入秋季,好多人前来咨询如何养生。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秋季养生之道的关键是一个“收”字,故称“养收之道”。

    秋收有度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所以进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什么,补什么”才能事半功倍。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在秋季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口鼻干燥,甚至出血。所以说,药补不如食补,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可见,秋天要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同时,从食物属性解释,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气;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如: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山药: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白扁豆: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藕: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故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黄鳝:入秋食鳝,不但补身,对人体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烧鳝段、清炖、炒鳝丝、黄鳝粥等均可。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胡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花生:深秋后花生成熟,用鲜花生仁或研末冲汤服或水煮煎服,不宜炒吃。红枣: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动静有度 秋季,人体的阴精阳气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在预防感冒及运动损伤的前提下,运动量不要过大,因“汗为阴液”,出汗过多会使阴精耗损,损伤人体的正气。建议老年人多缓步走,年轻人可快步走,走到微喘或微微出汗,可增强心肺功能、调整气血;早晚较冷时,不要在外面运动,可在室内运动,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或瑜伽等。

    悲喜有度 秋季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们不禁会触景生情,出现凄凉、忧郁、悲愁等伤感情绪。如再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中医注重情志养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走亲访友,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


  • 就医咨询电话:
  • 0314-2029912
  • 非正常工作时间咨询电话:
  • 0314-2022468
  • 健康体检咨询电话:
  • 0314-2025589
  • 投诉电话:
  • 0314-2039677
  • Copyright © 2025 www.cdszxyy.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 承德市中心医院 版权所有地址:承德市双桥区广仁大街11号
  • 冀ICP备16022478号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780号
  •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