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临近,很多朋友都制定了出行计划,或回家探亲归心似箭,或外出旅游兴致勃勃……然而,无论何种休闲度假方式,都不可忽略身体健康和旅途安全,这是您愉快假期的保证。承德市中心医院副院长、120急救中心主任程瑞年从衣、食、住、行、医五个方面为您准备了长假出游的健康帖士,希望大家旅途平安,过个幸福快乐的“黄金周”。
衣着篇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很大,如果不做好准备,特别容易患上感冒。因此准备出行的人们必须关注天气。一般说来,“五一”期间我国北方地区天气昼夜温差很大,前往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适时增减衣物;而南方地区的气温早已进入夏季,如果去南方旅行必须备有夏装。这个时节晴雨难测,若有防雨的户外装可以带上,冷了做外套,下雨可防水。进入5月,紫外线辐射已经很强,如外出旅行,要戴遮阳帽、太阳镜。
旅游期间的穿衣戴帽也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旅游期间活动量大,所以最好穿着棉质、丝质或是羊毛等吸汗透气的天然面料衣物,特别是要选择合脚的鞋子,最好穿半新的胶鞋或布鞋,女士不要穿高跟硬底皮鞋,准备一双备用鞋也是十分必要的。
饮食篇
外出旅游难免要尝尝当地的风味小吃,在食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卫生,别让不卫生饮食所带来的病患打扰您的行程。首先要注意预防肠道疾病,防止病从口入。要选择有卫生许可证的餐厅进餐,不要光顾路边无照摊点;保持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购买卫生的食品;以清淡食物为佳,切忌肥肉、油炸等高脂肪食物;保证熟食,且趁热食用,切勿生食海鲜,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及碳酸饮料,矿泉水是旅游最佳饮品,每天保证饮用2升左右的矿泉水,多吃水果蔬菜,少抽烟,少喝酒。
住宿篇
外出旅游毕竟是一件耗费体力的事,能否休息得好至关重要。应该选择舒适、卫生的旅馆或饭店,保证每天6小时至8小时的睡眠。房间要经常开窗换气、使空气对流,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住空调房时,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差幅5摄氏度左右为宜,睡前调好温度的高低,睡时切忌开冷风,要避免冷风直吹身体,尤其是旅行归来满身是汗或刚洗完澡时,否则极易感冒。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睡时将小腿和脚稍垫高,以防下肢水肿。
在条件较差的旅馆住宿,尽量不使用公共卫生用具,不要使用公共碗筷就餐,以避免各种传染疾病的交叉感染。
交通篇
飞机、火车、长途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有血栓和出血性脑病的患者绝对不要坐飞机,因为飞机上升、下降导致的气压巨大变化对于这些患者非常危险;感冒流涕或鼻塞的朋友也最好不坐飞机,因为空气逐渐积聚,在中耳内产生的压力会令你感到疼痛并可能导致航空性中耳炎。较长时间乘坐车、船、飞机,身体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易引起双腿肿胀、腰酸背痛、头重脚轻,故要想办法把双腿抬高,并不时地走动,做做简单的伸展操,并按摩小腿、颈部及腰背部;跨越几个时区的高速飞行会引起许多生理紊乱,要在启程前逐渐改变进餐和睡觉的规律,这样可以减轻生理节律失调。
乘汽车时,头部和手不要伸出车外,晕车的朋友要准备好晕车药。自驾车出游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最好与旅伴交替开车,以免疲劳驾驶,避免酒后驾车。
就医篇
当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旅行健康检查作为旅行前的必要准备工作之一。健康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患有某些传染病及一些具有传染力的急、慢性传染病外,还要做常规的内、外科及五官科检查,以避免旅途中因身体原因不能完成正常的旅行。高龄旅行者在旅行前必须做全面、系统的身体检查,不宜进行漫长、艰苦、危险、体力消耗较大的旅行。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急性精神障碍和癫痫病患者,应暂缓出行。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要在旅行前做针对性的适应活动,如安全的有氧锻炼。
不管到哪里旅行,一些常备药物必须携带。如速效伤风胶囊、复方阿司匹林、乘晕宁、复方甘草片、黄连素片、颠茄片、食母生、银翘解毒丸、藿香正气水、伤湿止痛膏、氯霉素眼药水、绷带、胶布、风油精、创可贴等,有慢性疾病的人还要带上自己平时吃的药物,避免因无药而停药。患有冠心病不得不出行时,一定要带上硝酸甘油片,必要时舌下含服。
平时要多掌握健康及急救知识,节日期间遇到身体不适等情况要及时就诊,遇有危急情况要及时拨打当地120急救电话。
小知识:创伤现场救护常识
创伤现场救护要求快速、正确、有效。正确的现场救护能挽救伤病人生命,防止损伤加重和减轻伤病人的痛苦。当发现了创伤病人,首先要镇定,保持清醒头脑,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等来对异常情况作出判断,尽快了解情况。检查现场包括受伤人数,自身、伤病人是否仍身处险境,以及伤病人是否有生命危险存在等。现场救护时,造成意外的原因可能会对参加救护人员产生危险,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如对触电者进行现场救护,必须切断电源,然后才能采取救护等措施,在不能消除存在危险的情况下,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救助伤病人脱离现场。
在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前,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对伤病人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对挽救伤病人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会起到关键作用。创伤病人由于重要脏器损伤及大出血导致休克时,可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如果伤病人呼之不应、刺激无反应、胸廓无呼吸运动、体表大动脉找不到搏动,可初步断定呼吸循环骤停,应立即将病人平卧于硬板或平地上,解开病人衣领、摘掉胸罩等。迅速消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杂草、土块、痰、涕、呕吐物等,保持气道开放,救护人用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翼,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病人口唇四周,再缓缓持续将气体吹入,连续吹气二次后再连续按压胸廓十五次(胸肩下1/2的位置垂直连续按压,每分钟80—100次,胸肩下压深度成人4—5厘米),然后再吹气二次。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直到医务人员到达后进行进一步救治。
(二)减少出血、保护伤口,防止休克。要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止血,如用清洁的衣布、毛巾等包扎压迫止血,弹性物品捆扎止血,手指压迫近心端血管止血等。开放伤口要妥善包扎,保护伤口。
(三)骨折固定,防止并发症。现场救护要用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固定骨折部位,就地取材,固定长度要超过骨折端上下关节。骨折病人一定要先固定再转运。现场救护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脊髓损伤、止血带过紧造成缺血坏死、胸外按压用力过猛造成肋骨骨折,以及骨折固定不当造成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正确呼救的方法
1、承德市区内拨打120,承德界县区可拨打120或2030120。
2、呼救时必须用最精炼、准确、清楚的语言说明病人目前的情况及严重程度、伤病人的人数及存在的危险、需要何类急救,以及伤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有伤病者家属在约定地点等候救护车的到来。
旅游徒手治病五法
[止头痛]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钟方向旋转约一分钟。
[止胃痛]双手拇指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三至五分钟。
[缓解心绞痛]旁人用拇指甲掐患者中指甲根部,让其有明显痛感,亦可一压一放,坚持三至五分钟。
[治晕厥]他人用拇指食指捏压患者手之虎口(即合谷穴),捏压十余下后,一般可以苏醒。
[治便秘]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上(位于肚脐旁三厘米下方一厘米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一分钟左右。
保持出游好心情:预防在先不疲劳
1、临行前,一定要吃好、休息好,切忌因情绪激动而影响休息。旅途中,要学会闭目养神,经常调整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失衡。
2、自找乐趣,主动同周围的旅客进行交谈,彼此沟通感情,或者与邻座下盘象棋、打打扑克牌、看一看书报,使旅途中多一些欢乐,少一些烦恼。与家人、朋友结伴而行,心理上能增加安全感。
3、事先做好旅游计划,尤其是制定应急计划,可以在碰到险情时保持镇静;尽量选择游客少的地方和时间去旅游;遇事要心胸开阔,泰然处之。
4、缩小旅行生活与平时生活之间的差距。从出发之日起,要尽可能维持平常的生活规律。
5、饮食要讲求营养。
生命的绿色通道——红十字承德市急救中心
红十字承德市急救中心现为承德市交通伤救治中心、承德市紧急救援中心、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该中心拥有技术雄厚的急诊急救队伍和先进的抢救设施,配备有双套的多功能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日本东芝B超机、床旁X光机等大型先进的抢救和检查设备;拥有高素质的急救人员和现代化的ICU重症监护室,实行双车、双岗、双值班制度。该中心拥有10辆国内最先进的车载式救护车,车上配备有呼吸机、除颤器、多功能监护仪等抢救设备,可保证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
红十字承德市急救中心与“110”报警服务台、“122”交通事故报警服务台实行交通事故信息传递、现场急救和急救转运。市区内院外急救,救护车及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携带急救设备到达现场并开展急救,病人进入急救中心便进入了绿色通道,各项检查会诊等工作一路绿灯,120急救电话已成为患者永远畅通的生命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