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见的症状。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地区对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显示,慢 性便秘的老人高达15—20%。北京地区对18—70岁成年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四倍以上,慢性便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症的便秘,甚至可导致生命意外。慢性便秘的合理治疗尤为重要,一般治疗:包括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对患者加强有关肠道管理的教育;针对便秘的类型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不是造成水泻,而是软化粪便,促进肠道动力,刺激排便。常用的药物有容积性通便药,渗透性通便药,刺激性通便剂,润滑性通便剂,以及促动力剂。
1、容积性通便药:
又称膨松剂,主要为含纤维素和欧车前的各种制剂,小麦麩皮、魔竽、琼脂、甲基纤维素、车前子制剂等。吸水后增加容积,轻度刺激肠蠕动;抵达结肠后被肠道内细菌酵解,增加肠内渗透压和阻止肠内水分补吸收,增强导泻的作用。适用于低纤维素膳食、妊娠期,撤退刺激性泻剂时应用为宜,副作用小可长期作用。
2、渗透性泻药:
主要有盐类和糖类渗透性泻药,口服盐类渗透性泻药后,肠内形成高渗环境,能吸收大量水分并阻止肠道吸收水分使肠中容积增大。临床上多用于肠道检查前的清肠准备,避免过量或反复应用。糖类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由于在肠腔内被细菌酵解成单糖,增加渗透压,带走水分,引起腹泻,也带有增加产气和腹胀及不良反应。聚乙二醇由氧化乙烯聚合而成,不被酵解或细菌分解,增加容积,软化粪便,很少引起腹胀,腹痛。
3、刺激性泻药:
包括大黄、弗朗鼠李皮、番泻叶、芦荟、果导、蓖麻油等。这些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刺激结肠粘膜,肌间神经丛、平滑肌,增进肠蠕动和粘膜分泌,促进排便,不主张将其作为治疗慢性便秘的常用药物。监用容易依赖和耐药,引起“泻剂结肠”。
4、润滑性通便药:
如液体石腊、甘油等,前者有软化粪便作用,适用于避免排便用力的患者。如年老体弱,伴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瘤以及痔、疝、肛瘘等便秘患者,但可发生脂溶吸入性肺炎和肛周渗漏。长期使用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影响胡萝卜素、钙磷吸收。甘油制剂如开塞露通便疗效是基于其刺激和软化粪便,尤其是对感觉阀值增高的出口梗阻性便秘有效。
5、促肠动力药:
主要对治疗慢性传输的便秘有效,这些药物从不同的环节促进肠动力,治疗便秘。
(1)氨甲酰甲胆硷对三环类抗抑郁药引起的便秘有效。
(2)新斯的明对减轻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肠道压力有效。
(3)西沙必酮对治疗某些慢性传输性便秘有效,但其在少数患者中有潜在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已经少用。
(4)替加色罗有效地治疗慢性便秘已有多项报告,前列腺素类药能增加排便次数和加速结肠传输。在少数严重的慢性便秘病例中显示了治疗效果。新药的研究将为慢性便秘的有效治疗开辟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