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儿童秋冬季腹泻病人逐渐增多,患儿主要病状为发热、呕吐、腹泻,严重者导致脱水需住院治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的儿童腹泻呢?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是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与死因,在我国儿童中,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多发病。
据监测,我国儿童腹泻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一是发生在六、七、八月份称夏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致泻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另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十一、十二月,称秋冬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肠炎也称秋冬季腹泻,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六个月至2岁婴幼儿,六个月以下婴儿因为有母亲传给的抗体,一般很少发病,即使发病病情也较轻,2岁以上小儿多数感染过轮状病毒(显性或隐性),体内有了抗体,所以发病率也很低。秋冬季腹泻起病急,常伴发热及轻微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儿,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近年报道轮状病毒可侵犯多个脏器,半数患儿可出现心肌受累,个别患儿可出现惊厥。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2日后呕吐渐停,3—5日后腹泻减轻,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要快一些,自然病程约7—10天,少数可更长一些,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除了轮状病毒还有一种病毒称诺沃克病毒,这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多发生在九月到次年四月,发病年龄1—10岁,起病急慢不一,可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腹泻和呕吐轻重不等,大便为稀便或水样便,伴有腹痛,病情重者体温较高,伴有乏力、头痛及肌肉痛等,也为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1—3天,粪便及周围血象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